華沙慈幼會教堂 庇護難民屹立不搖

慈濟在華沙慈幼會教堂針對烏克蘭難民舉辦發放,不只是跨宗教合作,也擴大愛的力量。其實,這一座教堂,有著豐富的歷史,由歐洲著名的公爵夫人出資興建,更從羅馬運來石柱。不只宗教堡壘,也是愛的場域,因為在猶太人被屠殺,以及華沙起義期間,這裡都庇護了數百人。

華沙慈幼會 斯拉維克神父:「1940年左右真是一個艱辛的年代,在華沙,很多人受到迫害,當時很多人被處決,在這一座教堂就成了很多人的避難所,這座教堂也因為這樣又出了名。」

記者 林國新:「這裡是華沙的舊城區是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不過這裡有85%的建築是在二戰之後重建的。那麼說到華沙,也是波蘭人口最多的城市,就在烏俄戰爭爆發初期,華沙人口突然增加了17%,等於有80萬的烏克蘭難民湧入到了華沙。」

華沙慈幼會 斯拉維克神父:「到了現在,烏克蘭難民逃難過來,教堂也提供場地給他們聚會,也提供祈禱的場地,這裡就像是,可以說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個家。」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金牌選手設車屋孤兒院 擺脫通膨夢魘
緣分不思議!前大愛記者遠嫁波蘭扛發放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