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機9成晶片去美又去台、手機市場大洗牌!台積電、蘋概股後市解讀
文●侯良儒、李玟儀
買華為救國情緒發酵》手機市場重分配
「蘋果、三星、小米、Oppo都被波及」
華為無預警開賣逾9成晶片為國產的Mate 60 Pro,一名赴中多年的台灣科技業人士觀察,中國把華為的新機當作是「科技武力」展示,藉此向一帶一路的盟國傳遞2個訊號,「一,就算被美國封鎖,我也做得到先進製程;二,美國派官員來我也不怕,我照樣讓華為發表那支手機!」
這種「華為=中國」的操作,一名在中資券商的分析師告訴我們,華為的品牌形象已與中國民族情懷綁在一起。這種「買華為救中國」愛國情緒,首先要緊張的,就是剛發表iPhone 15的蘋果。
因為,今年上半年,中國已正式超越美國,成為蘋果手機第1大市場。尤其,在華為缺席的4年,蘋果在中國的高階手機市場,宛如「一個人的武林」,市占率來到最高18%,換算出貨量,約占它全球銷量的1成。
然而,隨著華為回歸後,研究蘋果近20年、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估,蘋果在對岸可能失去5%到10%的市占率。
就在iPhone 15亮相前一週,彭博揭露,中國公務機關、國營企業將要求員工不得攜帶蘋果手機到辦公室。消息一出,蘋果股價在2天內跌逾6%,美國投資機構Oppenheimer預估,這道禁令恐讓iPhone銷售量萎縮至少1,500萬支。
一週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否認政府有此禁令,但卻看似「順道一提」表示,有注意到蘋果手機的「安全事件」,並說政府「高度重視網路和資訊安全」。
「長期而言,這會潛移默化,」前述券商分析師指出,禁令雖沒有明文規定,但情緒將在國企間擴散。
而受傷的,又豈止蘋果。郭明錤表示,後續隨著華為中低階手機一一問世,「它會形成品牌的『重分配效應』,蘋果、小米、Oppo、Vivo,統統都會受到影響!」
這引發的蝴蝶效應是,小米等中國品牌,從明年起,將大舉把在中國賣不掉的手機,「倒」往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到時候,連三星也會被波及!」以賽亞調研資深分析師韓文堯說。
美國的兩難》禁令恐傷己與盟友
蘋果轉往印度「效率比不上中國製造」
「美國必須重新思考,它之前的禁令是否有意義?未來要不要卡得更緊?」一名台灣科技圈人士說,過去4年禁令,已讓許多美商,像半導體設備廠應材、科林、科磊,甚至AI晶片商輝達、超微生意都大受影響,「卡更緊,對自己跟盟友傷害都很大。」
不過,當美國政府陷入兩難,蘋果已悄悄展開布局。「我認為,蘋果會加速脫中,」前述蘋果供應鏈董事長私下向我們指出,被該公司視為下一個流奶與蜜之地的目標,就是印度。
《日經亞洲》曾在今年8月揭露,今年初,蘋果已向鴻海、和碩等組裝廠宣達,未來要有至少20%手機,約莫是4千萬支的量,必須在印度製造,「我們聽到的是,蘋果終極目標,是25%到30%。」韓文堯指出。
對台商而言,iPhone轉向印度製造,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由於中印關係不佳,使得中企很難赴印建廠,台商有望遠離紅色供應鏈;憂的是,印度的製造環境,無論勞工技術、基礎建設、政府效率,都不及中國。
供應鏈難題》從受惠變受害
「台積電失去5千萬支市場,因為選邊站了」
「供應鏈分流的生產效率,絕對比不上全部在中國製造的效率,」一名手機供應鏈董座曾告訴我們,消費者未來買iPhone恐要等上3個月甚至更久,才能收到手機。
此外,在華為回歸後,投資人應重新檢視對蘋果供應鏈的投資邏輯。
「到了(中美科技戰)第二回合,過去全部受惠的,現在全部受害,」瑞銀亞太區前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騰旭投資投資長程正樺指出,未來不只華為,可能包含其他中國品牌,如小米與Oppo,也會在政府鼓勵下,導入中國製晶片。
就華為的例子來說,假設該品牌未來能銷售5千萬支手機,「就代表台積電會失去5千萬支的市場,因為它選邊站了,」程正樺說。眼前這場零和角力,未來將很難有人能夠再左右逢源⋯(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871期《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