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高喊伺服器業績5年至少翻5倍!AI生意「軟硬通吃」憑哪2大底氣?

生成式 AI 的橫空出世,點燃矽谷灣區科技巨頭在新賽道上的競爭,瘋搶 AI 商機。軍火庫則是遠在太平洋另一頭的台灣,小島上掌握了全球近 6 成的先進製程產能,以及 8 成的伺服器出貨。美商想做生意,必須與台廠攜手才能前行。

「生成式AI對業績最直接的貢獻就是伺服器,也是華碩往AI邁進的重要拼圖。」在今年6月的法說會上,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針對旗下伺服器事業,喊出業績5年成長5倍的目標,其中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業務更力拚10倍增長。

「以市場來看,這個目標很OK啦,老闆可能怕我們『凸槌』吧。」華碩電腦營運長暨雲端董事長謝明傑笑著說。

華碩今年8月以「黑馬」之姿,躋身輝達(NVIDIA)新一代AI伺服器產品「OVX平台」供應鏈,手上伺服器訂單也已經滿到2024年。今年第4季開始,旗下AI伺服器產品將會陸續出貨。雖然現階段伺服器業務在華碩整體營收比重僅在個位數,但預估到2027年有40%的年複合成長率。「有人質疑這波AI熱潮是不是真的,我只能說,比黃金還真。」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強調。

整套服務供給太香!這一波勝出機會大

想抓住這一波由矽谷帶動的生成式 AI 商機,關鍵是什麼?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陳世祥認為,要從META、AWS、Microsoft、 Google等大客戶手中拿到大單,需具備應用測試和軟體整合能力。「專供伺服器並具品牌力的公司在這一波比其他AI供應鏈的廠商機會大很多。」陳世祥指出,掌握基礎建設和軟體能力,比起純組裝代工廠,有較大的機會拿到AI 伺服器訂單。

華碩自有品牌伺服器目前是台灣第3大(前2名是戴爾和慧與),也是本土品牌第一名,主力產品從早期做主機板到目前以整機為單位出貨,同時跨足解決方案,並於今年 8 月領先市場推出搭載輝達L40S GPU的 AI 伺服器OVX。輝達是在 8 月中旬才緊急推出 L40S 解決缺貨問題,華碩在2 周內就推出搭載的AI伺服器產品,展現深厚的設計和製造實力。

華碩也強調,和上游晶片廠商輝達、超微(AMD)和英特爾(Intel)等,從過去在個人電腦時代就合作緊密,多年下來關係深厚,可以優先獲得晶片供應。華碩在今年下半年AI伺服器需求爆發前,就為了供應雲端大廠客戶的需求,搶先向輝達下了大單。

「雲」底氣吸客,砸1億競技中文大模型

在組織方面,華碩將伺服器業務分2塊,一塊是針對企業客戶的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業務,另一塊則鎖定AWS、Google和微軟等雲端服務供應商。華碩能「雙邊通吃」的重要武器,是旗下的雲端子公司台智雲。

2018年,科技部耗資50億元,集結華碩、廣達和台哥大3家公司打造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2021年計畫結束後,由華碩成立台智雲子公司,接下後續營運發展的任務。謝明傑說明,在台杉二號計畫期間,華碩主要負責提供軟體服務和部分伺服器,到了今年,台智雲已經能獨立取得「台灣杉四號」標案,具備建設超算中心的實力,從CPU、GPU、網路和電力配置都通包。

AFS企業Al一站式解方 圖/數位時代製作
AFS企業Al一站式解方 圖/數位時代製作

華碩因為台智雲手上握有雲端資料中心相關技術,也有完整的測試場域,能開發底層基礎管理軟體和中間的運行軟體,可以協助客戶管理大量伺服器。「AI伺服器業務和台智雲絕對是相輔相成,華碩現在從資料中心建置、硬體到軟體包覆都能做,這就是我們跟其他純代工業者最大的差異。」謝明傑說。

在雲端巨頭的資料中心的生意,會碰到和廣達、鴻海和英業達等傳統伺服器代工大廠競爭,華碩另一個突破口在企業客戶端。TrendForce資深分析師龔明德指出,輝達L40S這種邊緣運算用的伺服器,可以運行小型AI模型訓練,目前主要需求來自企業客戶,也給了華碩這種自有品牌更多機會。

台智雲投入新台幣1億元資金,今年5月正式發表「福爾摩沙大型語言模型」,和GPT3.5 達到同等級表現力,同時加強繁體中文資料,更適合台灣本地企業應用。台智雲同時祭出AFS企業級AI一站式解決方案,上線至今已有超過70家企業客戶,分布在15大產業,成為華碩整合旗下資源、搶吃AI商機的重要一步。

「因為我們有自己能控制的算力,才有辦法做別人沒有的服務,讓客戶需要我們。」吳漢章認為,手握雲端資源,在AI領域將有更強勁的實力把握商機。

華碩

成立: 1989年
董事長: 施崇棠
AI關鍵技術: 從基礎建設、伺服器設備到軟體應用都掌握技術,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蘇祐萱、謝宗穎

更多報導
伺服器千金股緯穎,如何乘AI座標之力、靠「一站整機櫃」征服Meta+微軟?
被AI訂單猛追!台達如何穩控GPU最後一「釐」,衝破全球伺服器電源5成市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