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學委候選人 張麗娜:沒學好雙語 和父母不親密

華裔學委候選人張麗娜希望學區不要削減雙語課程。她說,從小沒有參加沉浸式課程,沒學好粵語,與父母關係並不親密。(記者劉先進╱攝影)
華裔學委候選人張麗娜希望學區不要削減雙語課程。她說,從小沒有參加沉浸式課程,沒學好粵語,與父母關係並不親密。(記者劉先進╱攝影)

華裔學委候選人張麗娜(Virginia Cheung)參與15日活動時親身呼籲學區保留發展普通話、粵語等雙語課程。她說,父母是共產主義迫害的倖存者,以難民身分移民美國,兄妹在美國出生長大,沒有參加沉浸式語言課程,也沒有機會融入到粵語這一母語的環境中。她從小沒有學好粵語,而父母不太說英語,「這影響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和父母並不親密。我很自豪也很榮幸,把兒子送到公立學校系統中第一個粵語沉浸式課程學習,他現在的粵語比我好。」

她認為,語言學習對未來、對孩子能夠在全球經濟中競爭非常重要。為移民家庭提供語言學習機會,讓孩子能夠發展語言技能舉足輕重。從長遠來看,有助於他們解決問題,發展社會情感技能,並支持在數學等其他領域的學習。頭五年是兒童學習語言數學最重要之時,「我們必須支持這些計畫,才能保持和建設一支強大的全球勞動力隊伍。」

舊金山市立大學守護粵語組織負責人關美欣(Julia Quon)說,在金山市區,逾75%的華人以粵語為母語。自19世紀中葉以來,講粵語的移民,一直是金山充滿活力的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塑造城市的文化景觀,促進活力和多樣性。

作為一名醫護專業學生,關美欣在實習中發現,90%以上的病人會講粵語,能用病人的母語與他們有效溝通,對於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很關鍵,而教授更多年輕人和學生粵語和中文,對於擴大醫療保健和其他重要服務也很重要。她說,曾有華裔病人一直不願意吃東西,經她詳細詢問才知,原來有乳糖不耐、不能喝奶,「當時的醫護人員,甚至都不願意問一下。而病人語言不通,難以溝通。」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華女接「銀行」來電 10分鐘後帳戶被鎖 5萬元沒了
接到這幾種電話 可能是詐騙
亞裔少女白天凱辛納公園遭性侵 市警:禽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