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諾獎得主 受母親影響深

旺報【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自諾貝爾獎設立一百多年來,累計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等8位華裔傑出科學家獲獎。他們的成長環境很類似,都是家庭和睦,寬容,互相尊重。 大陸搜狐網曾探討,這些華裔科學家的母親對科學家們有相當的貢獻,她們受教育程度卻十分懸殊,有的大字不識一個,有的是留美博士。但這種差異並未妨礙孩子日後成功。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表示,4歲起,母親教他認了3千多字。現在,他所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兩倍。楊振寧曾表示,抗戰時全家能夠在苦日子中撐下來,「與我母親的操勞跟堅強意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主丁肇中說,曾留學美國的母親王雋英不在乎他考試得多少分。 她曾告訴丁肇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就能得到支援和讚賞。丁肇中後來在寫給母親母校煙台二中的信中說:「對我影響最深者是母親,考試中無論我得到怎樣的成績,她都能諒解與接受。」 1986年獲諾貝爾獎化學獎的李遠哲,其母親蔡配畢業於女子高中,後在小學教書,8個子女有4位是博士,成為台灣新竹武昌街上有名的「博士之家」。 李遠哲獲諾貝爾獎後,常有人詢問蔡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她總是說,「都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啦。」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主朱棣文,幼時活潑好動,他曾說,「我一直感激母親,困惑的時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溝通。小時候我常常把客廳堆得亂七八糟。但她從來不說『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其母親李靜貞是留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