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台灣工具機受出口管制仍流向俄國防工業 疑違管制令

《華盛頓郵報》報導,俄羅斯一家企業去年持續進口可用於武器製造的台灣精密工具機,而俄國這家企業同期銷售對象多是俄國國防工業。專家說,這可能有違對俄國的管制令。台灣經濟部國貿局對此不願置評,但發表聲明表示,政府正規畫禁止台灣企業銷售貨物給總部位於莫斯科的I Machine科技公司,以防這些貨物被用於製造武器。

電腦數控雷射金屬切削刀具工具機運轉時產生火花。(示意圖/Getty Images)
電腦數控雷射金屬切削刀具工具機運轉時產生火花。(示意圖/Getty Images)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持續進行,俄國國防工業亟需總部位於莫斯科的I Machine科技公司(I Machine Technology)專門進口的先進製造設備。一則上傳網路的企業活動影片顯示,I Machine科技公司執行長布萊迪辛(Aleksey Bredikhin)說:「我特別要歡迎來自遙遠台灣的朋友…近一年來,我們一直很努力工作。」

台灣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於2022年4月針對俄國實施技術出口管制,2023年1月進一步擴大管制,納入部分電腦數控(CNC)工具機,使得管制措施大致上等同於歐盟和美國。

根據《華郵》取得的貿易紀錄和俄羅斯稅務資料,自去年1月以來,I Machine科技公司已進口逾2000萬美元的台灣製造精密設備「電腦數控(CNC)工具機」。這些工具機是用於複雜、精確的製程,對許多產業至關重要,包括武器製造。

《華郵》報導指出,紀錄顯示台灣製造的機器差不多占I Machine科技公司去年前7個月全部的進口量,而這家公司同期的銷售對象絕大多數是俄羅斯國防工業。根據一名無人機發動機製造計畫經理的邀請函,布萊迪辛還試圖為俄國供應這些機器,以大規模祕密生產攻擊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曾令烏克蘭軍方聞之色變。

美國商務部前高階官員沃爾夫(Kevin Wolf)說,《華郵》發現的貨物運輸,可能違反了台灣和西方國家去年1月針對向俄羅斯技術銷售所實施的禁令,「絕對」應該成為台灣當局的執法優先要務。沃爾夫說:「這就是要針對俄羅斯實施出口管制的原因…有些工具對於製造軍事物品非常重要;與軍事用途和使用者密不可分;與無人機有關;也涉及很多錢。這是一個典型的執法優先問題。」

這些貨物運輸凸顯的問題是,即使美國主導各國實施史上少見的大規模限制,俄羅斯國防工業仍然強勁,部分原因出在監管漏洞和鬆散的執行。關鍵貨物持續直接流向俄羅斯,也可透過中國和其他未加入限制的國家輸往俄國。

根據《華郵》取得的俄國貿易數據和華府非營利機構「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Defense Studies)提供的出口紀錄,這些機器分成63批個別出貨。第一批機器價值447萬美元,直接從台灣「集盛國際興業有限公司」送到布萊迪辛的公司。根據俄國商業紀錄,集盛公司負責人游明哲曾是I Machine科技公司共同持有人。集盛公司的英文名稱為I Machine Tools Corp.,與I Machine科技公司近似。

布萊迪辛接受《華郵》電話訪問時承認自己多年來從集盛公司進口CNC工具機,但他否認在去年1月的限制生效後仍這麼做。他說,在那個時間點之後的貨物運輸都是備用零件,所以不違反出口管制措施。

集盛公司負責人游明哲最初在訪談中說,台灣一實施出口限制,集盛公司就停止所有向I Machine科技公司的出貨。得知《華郵》為這篇報導所蒐集的紀錄後,他承認去年有出貨,但說那些都是不受出口管制限制的零件。游明哲說:「(我們)還是得提供這種服務,因為未來解除制裁時,我們還能合作,而不是一刀兩斷。」

根據俄羅斯進口資料,I Machine科技公司去年收到的貨物中,超過40件是打上集盛公司商標的貨物,其中一些轉自土耳其和中國。紀錄還顯示,只有數件屬於零件。游明哲則表示,自從出口管制實施以來,「本公司就不再與這家業者交易」;他還說,這些紀錄或許不可信,集盛公司不是那些將貨物運往I Machine科技公司的中國和土耳其企業的供應商。他說,他對I Machine科技公司與俄國軍方的關聯並不知情,「經銷商基本上會有很多用戶」。

編輯:秦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