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總統網路民調專欄/極化社會塑建威脅認知與期待—觀察《菱傳媒》民調結果

菱總統網路民調專欄/極化社會塑建威脅認知與期待—觀察《菱傳媒》民調結果
菱總統網路民調專欄/極化社會塑建威脅認知與期待—觀察《菱傳媒》民調結果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針對2024年總統大選,《菱傳媒》每月進行網路民意調查,最近一次於8月23日公布,本稿件係受邀針對各次調查其中涉及【戰爭擔憂】、【避戰方案】以及【美國出兵】等三個問題,結果呈現高度極化趨勢,同時亦與政黨支持傾向、投票意向以及對各個政黨好惡態度,顯現出強烈相關現象。

根據《菱傳媒》23日公布,委託皮爾森數據執行最新民調顯示,有43.09%民眾擔憂兩岸未來3年內一定會或可能會發生戰爭,另有56.44%民眾盼與中國全面對話交流溝通,避免兩岸開戰。其中,認為一定會發生戰爭者中,62.84%為國民黨支持者,民眾黨16.91%、民進黨8.52%。跟中國全面對話交流者中,挺國民黨的有40.61%,民眾黨30.36%、民進黨5.54%。但再問美國一定會出兵嗎?民進黨支持者有70.17%說會,國民黨只有2.41%,民眾黨也不高,只有4.01%。

換言之,藍營支持者傾向相信衝突將會發生、支持溝通對話以及認為美國不會派兵干預;相對上綠營與白營支持者則傾向認定不會發生衝突、支持整建軍備以及篤信美國將派兵馳援。但是此種答案極化現象與內在矛盾,證明此種民意顯現的不是理性判斷,反而是內心感性期待。因此筆者在此提出相關分析與試圖詮釋此等民意樣態,所能夠真正呈現之實質意涵。

首先吾人必須坦承面對台灣鄉親面對政治選項,確實呈現出社會高度極化現象;換句話說,就是在遭遇社會議題時,經常是先問立場再談是非,甚至是嚴重到只問立場不論是非。所以《菱傳媒》針對2024年中央公職人員選舉進行民意調查時,在【戰爭擔憂】、【避戰方案】與【美國出兵】三個問題所獲結果,確實亦顯現民意趨向受到政治傾向影響,產生嚴重極化與選項明顯落差現象。

但是話說回來,台灣鄉親在面對前述三個問題時,究竟能否具備足夠條件進行理性判斷?此等條件包括充分完整之背景知識,足夠與及時之狀況資訊,再加上理性嚴肅與謹慎之判斷能力。

先舉【戰爭擔憂】為例來說,對於判斷兩岸是否可能會發生軍事衝突,其中涉及兩岸政治體制與實務中,規範戰爭決策之法條規範與政治運作過程,同時更需掌握軍事動態以及前述決策過程相關情報或是資訊;基本上這就不是任何普羅大眾所能夠獲知與處理之議題。

所以當台灣鄉親無法順利獲得足夠資訊,同時亦不具備充分知識背景,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因此其所能提供答案,就必然會從感性與直觀面向切入,此時自然就會受到政治傾向所引導。

特別是此項問題所用論述「請問您對台灣跟中國之間,3年內可能存在戰爭風險的擔憂有多高?」在表面上是在詢問擔憂程度,此乃純粹探詢感性之情緒反應,但在答案中,卻是針對實際發生戰爭衝突可能性,換言之就是要求理性判斷風險高低,列舉出多個不同程度之答題選項,此時民意調查回答問題者,究竟應當是依據理性判斷發生戰爭衝突可能性,抑或是其對於發生戰爭感性憂慮程度作答?

只要思考想到是否會有人認為必然會發生戰爭,但其並不對此存在任何憂慮;其實就可理解此種問題在論述上存在之矛盾性。因此透過民意調查,獲得與政黨支持傾向、投票意向以及對各個政黨好惡態度等面向高度相關結果,其實就證明台灣鄉親在答題時,根本就不是源自理性判斷,而是在表述本身內心感性渴望與期待,甚至是透過答題選項,更進一步鞏固本身政治信念。

再就【避戰方案】來看,在此項民意調查中,僅列出「跟中國全面對話交流溝通」與「購買軍備提升國防能力」兩個答題選項;嚴格來說,在民意調查問卷設計上,儘量是要讓所有列舉出來答題選項相互間,必須符合邏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基本原則,否則在答題時,其實亦會產生失準狀況。

其實面對兩岸可能爆發戰爭衝突,吾人必須採取之備戰避險與消弭戰端措施不知凡幾,絕對不僅限於上述兩個答題選項,同時「跟中國全面對話交流溝通」與「購買軍備提升國防能力」兩者並無任何相互排斥之矛盾關係,所以就問卷設計理則上來看,此種答案選項確實存在不合邏輯之訛誤。

但是回過頭來看,這項問題所採論述是「請問您認為要避免兩岸發生戰爭的風險,以下哪個政策比較適當?」因此《菱傳媒》在設計問卷時,在這個問題上是期待回答問題者,從前述兩個政策選項中選擇答題,因此就算不能符合前述MECE原則,講起來並不算是任何嚴重問題。若要深入挑剔問卷設計,其實再加上「兩個同樣適當」以及「兩個都不適當」就應當會讓答案選項相對更加周延。

不過既然是要回答問卷者從前述兩個選項進行選擇,在取捨過程中,自然就會到政治傾向所左右,顯現出內心渴望與感性情緒投射;儘管在問題論述中期待受訪者在回答問題時,能夠運用理性進行判斷,所以才會詢問“哪個政策比較適當?”但若是嚴肅思考影響答題者各項因素,恐怕就要不得不承認,該問題答案統計分佈樣態,其實亦因政治傾向產生嚴重極化現象,從而降低如何從中解讀出台灣鄉親理性判斷之可能性,而只是再度顯現感性心理投射結果。

至於【美國出兵】題目論述:「如果台灣跟中國發生戰爭,您認為美國會出兵協防的機會有多高?」其實更是近年來在台灣社會不斷爭議辯論,同時亦是各自表述毫無交集與共識之政治議題。抱持不同政治信念者,對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台海干預兩岸衝突,已經無法從政治法理基礎上展開對話與辯論,而是展現出宗教性狂熱信念,篤定認為美國必然會派兵馳援,或是必然不會採取任何軍事干預行動。

所以在此等議題上,回應問題答案樣態亦是如同前述兩題,呈現出高度極化並且與政治信念及傾向密切相關特徵,在此就不再多費篇幅進行深入討論。不過筆者認為,倒真是有下列【衝突結果】與【損傷程度】兩個問題,值得在前述【戰爭擔憂】、【避戰方案】與【美國出兵】三個問題列出,儘管在問卷答案統計分佈樣態上,很可能獲得同樣極化結果,但確實是具有透過問卷,讓台灣鄉親更深入思索兩岸衝突所將付出代價之嚴肅價值。

就【衝突結果】來說,不妨請台灣鄉親分別判斷在美國軍事干預協防台灣,或是置身事外不願派兵馳援前提下,最後其所預期之衝突結果為何?有無機會「獲勝」?而又要如何定義「獲勝」?隨後【損傷程度】則是請台灣鄉親在受訪時,思考與判斷兩岸軍事衝突將會產生何種後果,台灣與大陸雙方社會將要付出何種代價,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又會到達何種程度?

其實從問卷設計中,《菱傳媒》將更有可能以最負責任態度,讓台灣鄉親思索兩岸衝突之嚴重性,亦讓台灣社會理解到,是否能夠承受政治選項所將面對後果。透過問卷喚醒社會理性思考,將是媒體最嚴肅社會責任以及最有價值社會參與過程。


菱傳媒原始網址:菱總統網路民調專欄/極化社會塑建威脅認知與期待—觀察《菱傳媒》民調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