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洋蔥價格比肉貴 每公斤漲到800披索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傳統市場裡,生鮮蔬果供應豐富,唯獨跟小孩拳頭差不多大小的洋蔥,因為價格太高,乏人問津。

1個月前洋蔥價格漲到1公斤250披索,已經讓升斗小民吃不消,現在3級跳飆到800披索,合台幣400多,已經遠高於法定每日最低工資。一小顆也要台幣近50元,比吃肉還貴。

馬尼拉婦人羅莎說道,「我跟家人開玩笑說,我們聞一聞洋蔥味就好了。以前我們會到鄉下,去洋蔥之都新怡詩夏,整大袋的買,但現在只買1公斤,價格太高了。」

菜販伊林科指出,「這裡的人只零買少量蔬菜,因為生活已經很苦。」

菲律賓料理常以洋蔥加糖烹煮,也是各種炸物沾醬必須,庶民食材現在變成奢侈品,網路民怨不斷。

有新娘用一大把洋蔥代替捧花,拍成結婚照,錢花在刀口上。甚至有航空公司機組員嘗試偷渡洋蔥被抓包。

有洋蔥之都稱號的新怡詩夏,產地農民多年來沒見過這樣的好價錢,2、3月收成季節還沒到,1月就提前開始搶收,多換一點現金。因為去(2022)年起俄烏戰爭導致肥料與能源價格飆漲,加上蟲害,讓他們日子難過。

種植洋蔥農民安格勒斯提及「推高生產價格的因素,首先是肥料等成本高漲,收成幾袋好價錢的洋蔥之後,進口洋蔥又要來了,所以我們農民挑戰也很多。」

洋蔥怕下雨,在熱帶的菲律賓1年只能收成1次,農民多數都賣給貿易商冷凍保存。貿易商去年3月以每公斤30披索收購的庫存,到了年底防疫解封,家庭團圓過耶誕需求增加,出現破天荒的漲幅。

當局努力想把價格壓回每公斤200披索以內,緊急批准進口2萬1000噸洋蔥。民間強力要求打擊盤商、貿易商哄抬炒作,不過短期價格仍然不見回落。

菲律賓的糖、鹽、白米等基本糧食,過去也發生過短缺造成的價格飆漲,反映出農業政策的不足,農作物產量低,成本高,灌溉與農業機械投資不足,缺乏冷藏設備與產業道路,加上颱風的威脅,菲律賓農民逼近總人口四分之一,卻只能貢獻GDP的10%,而且大多數農民都是佃農,平均年齡57歲,產量不足要靠進口,整個產業日薄西山。

菲律賓大學農業經濟學家拉皮納表示,「很多年輕人離開了農業,當我們去田野調查研究時,農民們也是這麼說的,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去務農,我自己都很難賺錢餬口了。」

氣候變遷下糧食危機日益嚴重,大量進口更推升通膨.總統小馬可仕任命自己當農業部長,誓言提高產量,但洋蔥之亂有跡可循。

去年夏天兩場強烈颱風過後,農業部就已經預測根莖類作物會受創短缺,議員嗆小馬可仕什麼也沒做,前朝的農業部長達爾也說,如果早在去年8月啟動進口,就能避免現在窘況,這是計畫不周。

經濟學家指出,現在進口洋蔥,會碰上2月主要的本地收穫季節,一旦收穫和進口同時進入市場,價格可能會暴跌,對農民又是衝擊傷害。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伸港洋蔥農災後復耕 苗缺價漲吃不消
台東香丁產季遇果蠅蟲害 落果率達25%
雨水少又遇暖冬 冬筍減產逾5成、價格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