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凍漲15年 國健署擬下半年例行討論評估是否調漲

台灣菸捐自民國98年調漲後,至今已有15年不變,導致菸品金額偏低,民團與醫界認為若提高菸價,能更有效減菸;國健署今天表示,《菸害防制法》規定每兩年需定期評估菸捐成效,預計今年下半年討論調漲與否,目前正在收集各國資料。

國健署13日表示,《菸害防制法》規定每兩年需定期評估菸捐成效,預計今年下半年討論調漲與否,目前正在收集各國資料。圖為菸品警示圖文。(中央社資料照)
國健署13日表示,《菸害防制法》規定每兩年需定期評估菸捐成效,預計今年下半年討論調漲與否,目前正在收集各國資料。圖為菸品警示圖文。(中央社資料照)

以價制量是菸害防制手段策略之一,依《菸害防制法》規定,菸品應徵健康福利捐,中央主管機關應每兩年邀集財政、經濟、公共衛生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評估菸品價格及菸防相關因素影響,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財政部依評估結果,認有調高必要,應報行政院核定,送立法院審議通過。

台灣民國98年調漲菸捐、106年調漲菸稅後,國內吸菸人口比率降低,但近年未再調漲,過去幾年凍漲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有關,最近一次111年審議會,專家評估仍屬疫情當下,決定暫不調漲。台灣平均菸品稅捐占比僅53%,低於世界衛生組織75%標準。

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志良日前曾提到,以價制量是最具效力減菸策略,政府應將長期菸價調漲策略納入考量;高雄榮民總醫院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也認為,目前市面充斥70、80元菸品,只要增至百元以上,抽菸者變少、抽菸次數降低,二手菸自然減少。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各國菸害防治相關法令不同,確實部分國家採取定期漲價,但台灣選擇評估調漲,價格確實是菸防有效策略之一,但菸盒警示圖文擴大、加強宣導等應「多管齊下」,不能只著重在單一策略。

目前台灣菸捐約為20元,針對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調漲與否,國健署並未明確表態,羅素英說,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預計今年下半年與專家舉行例行菸捐使用成效評估會議,目前正在收集各國資料。

責任主編:于維寧

Yahoo奇摩提醒您:
吸菸有害健康
未滿20歲者及孕婦不得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