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收益減少致癌篩經費不足 國健署爭取31億公務預算

癌症連續40多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為了降低國人癌症風險,國健署擬定最新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其中癌篩經費明顯不足,菸捐收益已不敷使用,為此將首度向行政院爭取明年度公務預算,金額達31億。

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我們過去大概平均4個癌症,大概1年將近500萬的篩檢量,年齡層也擴大,把這個強化這個篩檢,我們希望未來8年2030年能夠達到至少年篩千萬,讓癌篩效應能夠更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你的篩檢量要變1倍,費用當然要增加。」

在國內菸捐用途多挹注癌症篩檢及防治,或用於癌症衛教、提升癌友生活品質等,但近年菸捐卻有逐年下滑情況。

112年菸捐是275億,對比110年301億減少26億,國健署表示菸捐收入減少,不排除與私菸、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興起有關,推估未來5年,每年菸捐約270億元至280億元間,其中分配至癌防計畫經費已無法全額支付癌症防治費用。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面對不斷增加的癌症防治需求,本來就不能單靠逐年不斷下降的菸捐收入來支應,尤其癌症連續40多年都位居死因之首,爭取公務預算更顯重要,但是國健署卻遲遲到今年才首度向行政院來爭取相關防治預算,這是國健署的行政怠慢。」

事實上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從民國98年調高至每包20元後,至今已15年未再調整,在台灣每20分鐘就有1人因為菸害失去生命。

有民間團體就認為,「以價制量」是最好的菸害防制手段,澳洲菸價已接近新台幣1000元,香港亦高達400多元,2國皆成功降低吸菸率,反觀台灣菸價明顯過低。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成本的上升,去控制吸菸的人口能夠進一步下降,當然也是希望透過成本的增加,讓青少年能夠遠離菸害,透過調漲菸捐菸稅希望進一步去控制我們台灣的吸菸人口,能夠進一步下降。」

而醫改會也呼籲,國內電子菸加熱菸等新興電子菸品查緝不利,且國內重度吸菸者癌篩率只有1成,政府應該盡速制訂因應手段,才有助於促進預防醫學防治業務的推動。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國健署:青年罹癌佔總人數10%、年逾萬人
調查:20歲以上 每10人中1人有慢性腎病
國人吸菸10年降4成 去年菸捐收益9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