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酒檳榔不離身 難吞嚥才知罹癌

59歲張先生平時菸、酒和檳榔樣樣來,長期下來發現吞嚥疼痛及胃食道逆流,起初服用止痛藥還有改善,近日卻疼痛加劇並伴隨體重減輕,甚至連吃布丁都有困難,就醫查出食道癌3期且淋巴轉移。歷經前置性化學放射治療與食道切除、胃管重建等,恢復正常經口飲食。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廖啟耀3日指出,根據2021年國健署統計資料,我國新診斷食道惡性腫瘤者為2881人,因食道癌而死亡的人數為2030人,其中男性占比竟逾9成以上;另癌症死因中食道癌排名第5位,且有7成食道癌發生於50至70歲的男性。

廖啟耀表示,食道癌共4期,其誘發因子多元,包括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不良習慣,或常有胃食道逆流等異常症狀者,都屬於患癌高風險群體。目前治療方式有內視鏡手術、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若屬早期食道癌,單純手術治療即為可行的治療方式;但若是晚期食道癌並發現淋巴轉移,先採前置性化學放射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為佳。

廖啟耀說,張先生食道癌患部腫塊至少8公分,第1階段完成化學放射療程後,發現效果良好,便進一步執行食道切除及胃管重建手術。張先生術後第10天即可出院並攝取軟質食物,1個月後已正常飲食,體重穩定回升。

廖啟耀強調,食道癌初期難以察覺,一旦確診往往是中晚期,他遇到的案例中超過5成都是中晚期才發現,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展能有效延長存活期,民眾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及早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都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