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故事館 穿越時空尋根探源

記者劉佩倩/專題報導

位於青年公園的「萬華故事館」,刻正展出「導南萬華‧我們年代」特展,透過圖片及文字,以「說故事」的概念,帶領民眾走讀南萬華的各個角落,並展出早期居民生活用品、模型等,進入展場。彷彿穿越時光隧道,進而了解南萬華的歷史演進、建築地景、人文故事、在地產業等豐富的內容。

特展規劃南萬華的變遷、走進南萬華、建設南萬華、市場大串聯、在地守護神,以及遊賞遊戲閱讀南萬華等展區。藉著傳統木工師傅的工具、各式模型飛機、史料及舊照片等多元展品,回溯南萬華的過往風華,找回當地居民的共同記憶,彰顯地方發展歷史、人文風情與庶民文化。

在「南萬華的變遷」展區,說明南萬華地方名稱演變,從原住民時代「雷裡社」部落、清代「加蚋仔庄」傳統聚落、日本時代「馬場町」、練兵場,演進至今的雙園與古亭區、南機場、高爾夫球場、青年公園、南萬華。文化發展由原住民凱達格蘭的「親水文化」、清代漢墾移民的「農業文化」、日據時期因戰爭發展出南機場與練兵場「軍事文化」,到戰後初期的「眷村文化」及公園綠地「休閒文化」等。

3大批發市場 物資供應大本營

在「走進南萬華」展區,介紹南萬華所在的地理空間,以西藏路以南、中華路二段以西,新店溪所圍,昔日舊稱「加蚋仔、南機場」等兩地區為主,今日為東園及青年公園周邊等兩大分區。南萬華除擁有寬廣的青年公園與大片的河濱公園外,其區內擁有全臺最重要的三大民生批發市場,堪稱為臺北地區民生物資供應的大本營。

南萬華是距離城內總統府最近的傳統農村,民國45至67年期間,增建榮民印刷廠、臺北飲料工廠等大型工廠,讓南萬華從傳統農業聚落,進入現代化工業。60年,推行「萬大計畫」,此計畫持續帶動南萬華土地利用、空間結構、住民、產業經濟等重要發展。

青年公園 社區交流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公園的設立,為南萬華周邊眾多的眷村及國宅,提供舒適的休憩服務;隨著時代變遷,眷村改建為大型住宅,青年公園成為南萬華最重要的社區文化交流及活動中心。公園閱覽室原為附近社區里民的交誼場所,於民國103年重新整建1樓為「萬華故事館」,並搭配2樓社會局設立的萬華親子館,讓南萬華區的高齡長者、親子、兒童,都能閱讀在地故事,即便眷村建築走入歷史,過往的生活記憶仍以不同形式保留在城市中,並成為下一代尋根探源所在。

青年公園的設立,為南萬華周邊眾多的眷村及國宅,提供舒適的休憩服務。(記者劉佩倩攝)

碳精棒電影放映機,為早期南萬華宗教廟宇慶典酬神野臺戲使用,當作放映光源的機型。(記者劉佩倩攝)

展場內展出傳統木工師傅的刨刀、鋸子、鐵剪刀、斧頭,以及糕餅師傅的糕餅模。(記者劉佩倩攝)

展櫃內琳瑯滿目的各種飛機模型,見證南機場一帶曾是臺灣早期的飛行(機)場。(記者劉佩倩攝)

展場以「說故事」的概念,帶領民眾走讀南萬華的各個角落。(記者劉佩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