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政治檔案條例」精神 人權館完成「國家人權記憶庫」檢索平台建置

今天(7/15)是解嚴三十七週年的日子,賴清德總統在行政院長卓榮泰陪同下,前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視察「政治檔案條例」新制施行以來的概況,以深入瞭解目前政治檔案徵集、開放與應用成果,並揭示未來政治檔案應該以公開為主,落實「政治檔案條例」的精神。

政治檔案是還原歷史真相的重要史料,國家人權博物館作為推進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單位,近年來積極推動政治檔案的推廣與應用。配合「政治檔案條例」頒布施行,人權館自2018年成立以來,即積極推動政治案件研究並建置檔案整合平台,以利民眾有效運用政治檔案、厚實轉型正義基礎。

人權館近年來積極與學術單位合作進行政治檔案研究,以深化外界對於威權體制及轉型正義等議題的理解,並藉由對白色恐怖時期重要歷史空間的調查,呈現威權時期歷史的立體樣貌,同時厚實轉型正義的論理基礎。迄今已產出逾千條歷史辭條及數十篇學術論文,其中作為威權體制理論基石的「臺灣白色恐怖歷史概覽編纂計畫」,即是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合作的成果。此外,也針對「威權統治時期電影檢查制度」、「安康接待室」、「金門地區白色恐怖時期歷史場址」、「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職業訓導體系」、「臺灣省生產教育實驗所」、「日本台灣政治犯救援會」等議題與不同學術單位合作,為人權研究領域挹注活水,未來將持續聚焦於體制、人物、空間、案件及文物等五大方向,開展系統性研究計畫。

因應數位應用趨勢,人權館亦於2024年2月建置完成「國家人權記憶庫」檢索平台。該平台係整合相關檔案、歷史研究、口述訪談等多元化資料,並結合轉型正義資料庫、不義遺址資料庫及檔案史料資訊系統等平台,以友善介面呈現政治檔案開放運用與研究成果,供民眾查詢使用,並提供研究者從中發展研究計畫。隨著政治檔案逐步開放與研究成果的累積,「國家人權記憶庫」將持續擴增內容,以做為人權教育、研究及推動轉型正義的基礎。

人權館表示,為擴展受眾,相關成果並已進行轉譯,陸續推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釋放臺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1960-1992)」、「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特展」,出版《戰後「黑名單」問題之調查研究》、《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及《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系列叢書等,並舉辦「政治檔案研習營」,邀請專精於白恐歷史之學者擔任講師,引導民眾認識國家檔案,學習檔案解讀方法。此外,該館開發之「人權故事行動展」、「人權素養教具箱」及「人權故事車」,更結合政治檔案及受難者前輩,與跨世代青年學子分享臺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人權故事。

人權館是人權教育的重要平台,未來將持續與社會密切互動,透過多元管道厚實人權基礎,守護人權價值。「人權館圖書室」也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對外開放,提供豐富的人權議題圖書供社會大眾利用;園區各項增修建工程亦將陸續完成,屆時將能提供更友善平權、豐富多元的公共服務。

人權館舉辦2024政治檔案解讀研習暨走讀工作坊(左圖)等活動,推出《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右圖)等著作。(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館舉辦2024政治檔案解讀研習暨走讀工作坊(左圖)等活動,推出《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右圖)等著作。(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The post 落實「政治檔案條例」精神 人權館完成「國家人權記憶庫」檢索平台建置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