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難神明的故事番外篇】落難神明廟

研究台灣民間信仰,撰寫《台灣人的神明》一書的董芳苑教授表示,在 1980年代大家樂的賭博氛圍中,為了求明牌,賭徒們無所不用其極,什麼神都拜。他回憶,當年在一間廖添丁廟,就有人帶來殘障的孩子,「先向廖添丁神明請示,之後放孩子在地上滾,身體呈什麼樣子,猜出數字,9或8,就是這樣亂弄的,非常不人道。」為了明牌,賭徒們找了所有的神,最普遍最容易找到的神,是土地公,也因此土地公最容易落難。

落難神明聚集,就成了廟。有些神明被丟在河裡。

好心的漁民撈起了,不忍神明繼續漂流,就蓋了棚子,供奉這些神明,時間久了,信眾多了,就成了廟。例如台北市士林區三腳渡碼頭的「天德宮」即是如此。這間廟位於行水區,行水區禁止建築,因此屬於違建,當年的信眾於是將神明放在四輪車上,成了四輪廟,警察來了就跑,後來漁民集體捐獻,蓋了「升降土地公廟」,當水位高時,這間廟也會升高,現被水利處列為裝置藝術。

2尊落難的土地婆,因為被丟入海裡,受浪與礁石撞擊,顯得破損不堪,亦可看出人為破壞的刀痕,以及火燒的顏色。
2尊落難的土地婆,因為被丟入海裡,受浪與礁石撞擊,顯得破損不堪,亦可看出人為破壞的刀痕,以及火燒的顏色。

董芳苑說,台灣的民間信仰來自屍體崇拜,形成萬應公,屬於偏陰的神明,例如北部較熱門的十八王公,就是最原始的落難神明。董芳苑表示,在神學系統中,東方是化生說、多神論,對於英雄的崇拜,讓小說人物也能成為神,例如廖添丁、濟公,甚至連蔣介石也能成為神明。

「但這樣的神明是可憐的,是因為人的要求而誕生,在這種信仰中,人是主,神是輔,人成為主人,神明是被驅使、被控制的對象,一沒有利用價值,就被拋棄。」這是落難神明最根本的原因。「其中又有交替神主義,此神不靈,則換神拜,也因此對神的態度很隨便。」

落難的濟公,每一尊的雕塑風格都不一樣。
落難的濟公,每一尊的雕塑風格都不一樣。

董芳苑說,「土地公是萬靈公,什麼事都可以拜祂,每一間屋子都有地基主,墓地、商家都拜,因此土地公其實比台灣人還多,而媽祖的分身也多,這2種神是落難最多的神明。」

有些神明被當成垃圾丟掉。

台北市福德坑垃圾掩埋場,就有一間「西寒寺」,供奉著80多尊落難神像。約在1980年,掩埋場曾發生一場大火,火撲滅後,起火處發現2箱神明,於是供奉於廟中。另有諸多因大家樂賭輸,被斷手斷腳的神明,皆是由清潔隊員收垃圾時送來。

不拜的神明往往被丟在人跡罕至的地帶。
不拜的神明往往被丟在人跡罕至的地帶。

對清潔隊員來說,如何處理神明是頭痛的問題。新竹縣竹東清潔隊的回收場中,就安放著60多尊落難神明,平均2個月會收到一尊。竹東清潔隊長表示:「主要來源是民眾丟棄,因為是木頭,視為資源回收物。」但也只能安放,不敢處理,因此累積多年,「比如說燒掉,那同仁如果發生不平安的事,就會擔心是不是因為對神明不敬。」也不敢祭拜,「因為如果開了祭拜的例,那後續的隊長也要跟著拜,若不跟進,出了事,就會影響同仁的心情。」

有些神明被丟在路邊,好心的路人撿到後,就送到警察局。

屏東潮州分局在14年前,因有民眾於市場拾獲裝有土地公、關公、王爺、三太子及濟公的箱子,送到警察報案,多年無人認領,因此蓋廟於分局內旁供奉,設有神明輪值室,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觀。

華麗的頭冠、披巾裝飾,以及身軀上金光閃閃的金漆,都是一尊神明曾經香鼎盛,信徒眾多的證明,但仍面對落難的結局。
華麗的頭冠、披巾裝飾,以及身軀上金光閃閃的金漆,都是一尊神明曾經香鼎盛,信徒眾多的證明,但仍面對落難的結局。

神明落難,有淡季與旺季。在臉書成立〈落難神明安居委員會〉的梁永鴻表示,「大概3個月就有百來尊,7月較少,因為鬼月不方便動神明,旺季是過年前,除舊布新,一個月就會有上百尊。」

有些神明則寄在寺廟裡。

北港朝天宮大殿班長黃士逢表示,目前寄殿神明約有400多尊,「有些人因為工作變動,租屋、搬家,寄放在廟裡,可能忘了,所以很久沒領回,也有一些是爺爺或爸爸寄在這邊,子女不知道,但偶爾會有信眾想起來,就來領回。」

還記得家中的神明嗎?如果記得,請讓祂回家。


更多鏡週刊報導
【落難神明的故事番外篇】神明與神像
【鏡相人間】沒有神的所在 落難神明的故事
【落難神明的故事之四】平安是所有願望的源頭
【落難神明的故事之三】慾望無邊 觀音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