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膜也難救!台大醫用新技術搶命 完成首2例複雜心導管

台大醫院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圖/台大醫院提供)

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高齡心臟重症問題增加,但嚴重複雜冠狀動脈心臟病合併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於臨床治療上相當棘手,而台大醫院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成功救回2名重症患者,完成心臟循環重建。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慶昌。(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慶昌。(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慶昌指出,對於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高風險心臟重症病患,心導管介入治療是可達成冠狀動脈循環重建的方式,但心導管介入治療雖然有傷口小、復原快等優點,但術中的風險絲毫不亞於、甚至高於外科手術,稍有差池便有可能導致病患循環不穩定、心跳停止而需接受急救甚至緊急開心手術。

因此,面對複雜的心導管手術,必要時就會需要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輔助,避免術中發生重大併發症的風險,目前有主動脈氣球幫浦以及葉克膜2種納入健保給付;其中,主動脈氣球幫浦能提供的循環輔助較弱,於重症高風險病患的幫助較有限。葉克膜則受限於管路較粗、併發症發生率較高及可能加重左心室負擔等缺點,雖然能夠提供全身各器官的循環所需,也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台大醫院使用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完成全台首2例複雜心導管手術。(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使用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完成全台首2例複雜心導管手術。(圖/台大醫院提供)

而新型經皮導管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可在心導管術中由股動脈將導管逆行性經主動脈穿過主動脈瓣膜置入左心室,血液於左心室經由機械幫浦驅動抽入導管內,再送至遠端主動脈根部的導管出口流出,能達成輔助心臟輸出的目的,且其血流方向與正常生理狀況相同。

目前於國內外取得的適應症包括高風險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之循環支持、心導管介入治療術後、左心室收縮功能嚴重不全患者之循環支持(包括開心手術術後、低心輸出量、急性心肌梗塞後之心因性休克)及不停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中循環支持。

台大醫院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10月已成功完成首2例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輔助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治療,幫2位重度冠心病合併嚴重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的患者達成完全心臟循環重建,預期將能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

更多 TVBS 報導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升高因「高樓蓋太多?」 衛福部解釋了
孕婦冒黑血噴泉!如壓破石油管線 結局醫嘆自身角色太渺小
長期咳嗽別輕忽!醫秀驚悚X光片 心臟位置竟變胃
金馬名導逝世「享壽64歲」!心臟手術失敗多年 好友全哭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