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研究 網路正向互動青少年較不孤單

【記者謝政儒綜合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期間,各國政府執行多項防疫措施遏止病毒傳播,因此父母在家工作,孩子於線上進行遠距離上課,已成為生活常態之一,無形中也增加網路的使用時間,而網路使用問題一直是不少家長及教師擔憂的議題之一,不管是擔心網路使用時間過長影響睡眠、學業,甚至造成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不過根據2021年9月發表於《青春期研究》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就心理健康而言,網路使用上,互動的品質比使用時間量更重要!

該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者進行,研究者自2020年4月開始,於六週內以735位11至17歲祕魯青少年為對象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社會隔離下的網路使用行為,評估其與情緒及歸屬感間的關係,而完成有關電子設備、社交媒體偏好、孤獨水平和整體幸福感的問卷,詢問像是覺得社交媒體上的人很重視我、覺得不是他們的一份子等。結果發現,在使用行為上,大多數學生喜歡用智慧型手機從事非教育性的網路活動,女生較常使用社交媒體、訊息應用軟體及Youtube;男生則為網路電玩及觀看視頻。同時,重要的是孤獨及幸福感最佳的預測指標為「螢幕時間如何使用」,而不是「花費多少時間」。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說明,已有不少研究發現長時間觀看螢幕會造成久坐及睡眠的問題,像現在多數人習慣睡前滑手機、觀看社群或影片,不僅眼睛接觸到的強光影響其睡眠品質,社群訊息也可能造成情緒上的波動。上述研究更提醒民眾,不僅是這些外在的形式,瀏覽內容與網上的互動也會影響孩子情緒,因此建議家長應主動關心並與孩子建立連結感,可從做些正向活動做起,過程中與孩子聊天,盡量能與他的情緒同步,例如當孩子已表現出不開心,不妨先傾聽他不開心的原因,避免評論;同時多察覺孩子好的地方,適時給予稱讚及鼓勵。陳質采說,上網不一定是開心的,社群的不良互動甚至可能帶來孤獨感,師長宜留意孩子上網的內容,建立良好的連結,別讓他們的世界只剩下網路。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比起過往網路使用造成負面情緒的研究,有更細微的發現,特別是當今的青少年並無太多的選擇,因居家上課或被限制一些戶外活動,僅能與朋友於網路上互動,這研究有更多建設性的結果。她說師長應幫助孩子建立網路正向經驗,而不只是聚焦在限制使用時間,像線上遊戲:孩子會加入朋友的討論、彼此決鬥,有激勵的效果;追求遊戲中的小目標,達成後讓人有滿足感;甚至在挑戰過程中變得更專注。且透過社交媒體與親友聊天,比起無止盡瀏覽Instagram,將自己與他人做比較並感到被排擠,呈現較低的孤獨感,對心理健康有正向的影響。

葉雅馨建議師長首先同理孩子的情境,破除上網只帶來負面影響的概念;其次與孩子約定執行目標,當求達成時,允許他自由地上網;最後能多看到孩子在網路世界的精采度,像可帶來知識累積或與朋友間友好互動…等正面效益。她提醒同時需教導青少年網路使用的規範,第一.增強辨識能力:什麼是善意的建議、詆毀、霸凌;第二.學會保護自己:如瀏覽過於粗暴或不當的頁面,可選擇不要甚至關機;第三.願意求助、保持與求助端的暢通,網路世界五花八門,當超過自己的能力會不知所措時,仍願意求助師長或其他單位。

(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