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藏家成主角 博物館展電影珍寶

很多人愛看電影,有些人更是喜愛蒐藏關於電影的史料或物品,由富邦文教基金會與台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共同設立的「電影蒐藏家博物館」,目前得到30多位幕前、幕後電影人的響應,展示台灣電影業各時期所使用的攝影器材、戲服及早期影星的剪報資料,讓人可從中回顧台灣的電影史。 以電影蒐藏者及蒐藏品為主角的「電影蒐藏家博物館」,藏身台北文創大樓4樓,目前開放民眾免費預約參觀。館內規劃4個展示區,包括「黃仁館」、「金宏館」、「大基館」、「特藏館」,每個場域都蘊藏著電影故事。 ◎當年剪報 重現影星丰采 在「黃仁館」,映入眼簾的是擺滿一整片的資料盒,細數下共有89個,每個盒子的外頭分別貼有早期台灣或日本電影人的名字,包含李麗華、戴綺霞、陳淑芳、陳芬蘭、張美瑤、李香蘭、張艾嘉、王童,及將在今年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獲頒終身成就獎的徐楓等人;打開盒子,裡頭裝有這些電影人當年的剪報資料,戲迷們可一窺這些影星當年的丰采。 這些剪報資料是電影評論工作者黃仁所蒐藏的,高齡92歲的他,在2012年將5千多冊的電影書籍和200多個電影檔案夾,捐給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並在校內設立「黃仁書房」;今年經過他授權後,電影蒐藏家博物館獲得復刻版檔案夾,後續也將陸續展出其他電影人的剪報資料。 ◎黃仁驚嘆 李行讚賞 電影蒐藏家博物館日前舉行開幕茶會,黃仁親臨會場,手中還帶了一些書籍和資料要給館長井迎瑞,黃仁說,不能都只有舊資料,也要給新的東西。井迎瑞引導他到「黃仁館」參觀,黃仁相當驚訝自己所蒐藏的資料,被整理得這麼有次序,大為讚賞。井迎瑞:『(原音)這黃仁先生自己做的檔案,你看裡頭是「黃仁電影資料館」剪報,所以這是他做的檔案,我們完整的復刻,全套。(黃仁:他比我自己做得更好,我在那兒堆在一堆,他把它分開,很了不起,比我自己還珍貴。)』 蒞臨開幕茶會的資深導演李行,當天到了現場滿是興奮,直說還要找一些電影人捐出自己的蒐藏。李行說,會蒐藏相關物品已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整理,他很高興有這樣的博物館,能將電影人的資料有系統地陳列、保存。李行:『(原音)我剛才進來看,他把黃仁的那個資料整理的井井有序,那擺在黃仁家裡就可惜了,沒人給你整理,我想史料的儲存,這整理我覺得更重要。』 ◎上萬戲服 如見電影史 走到「金宏館」則可看見各式各樣的戲服,這是從事戲劇服裝工作長達半世紀的李衍宏所蒐藏,他從入行到退休,經歷古裝武俠電影、抗戰愛國電影、寫實電影及台灣新電影等時期,所參與的戲劇超過100部;李衍宏在2013年退休後,將自己創辦的「金宏泰服裝社」所有1萬多件的戲服,全數交給井迎瑞蒐藏。 在展場目前能看到多件龍袍及官服,其中一件還是演員金超群當年拍攝「包青天」所穿的戲服。電影蒐藏家博物館行政專員張至寧表示,1萬多件戲服非常的多,之後會不斷更換展品。張至寧:『(原音)「金宏泰服裝社」是李衍宏先生創立的,這個服裝社它是做電視、電影的戲服製作跟租借,它是距離現在50多年前成立的。其實是1萬件以上,非常非常的多,所以其實南藝的研究團隊跟我們這邊,光是歸檔,還有就是查每件戲服的資料,其實都花了蠻龐大的時間跟人力的。』 ◎歷代攝影機 看時代縮影 來到「大基館」,是個電影鏡頭的寶庫,蒐藏「大基影業」創辦人陳成昕在60、70年代所擁有的大量電影鏡頭與攝影機。張至寧:『(原音)我們還帶回了大部分攝影的器材,每個鏡頭,研究員都會做長期的研究計畫,未來也許這些器材如果狀況好、可以使用的話,我們也可以開放給民眾活用。』 至於「特藏館」屬於特展區,目前主要陳列台灣導演柯一正在1997年拍攝電影「藍月」所使用的超16mm攝影機。電影蒐藏家博物館指出,「藍月」是一部從敘事、技術到美學,都具實驗性的作品,柯一正當時採用超16mm攝影機拍戲,而後再嘗試放大為35mm的影片,具有開創意義。博物館之後將舉行「藍月」特映會,並舉辦「16釐米拍攝與教學工作坊」,特別的是,還將選用「大基影業」的攝影機與鏡頭進行教學,持續創造這些器材的價值。 另外,或許還有人的家裡存放著早期的錄影帶,電影蒐藏家博物館設有「影像轉檔服務區」,提供民眾修復與轉檔的服務;10月起也將舉辦「經典修復影展」,預計在全國10個地點播放1930到1960年代的台灣老電影,讓民眾一步步拾回與重溫往昔的電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