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的柔情/周桂芳

周桂芳

清早,一對老夫妻拖著板車來鎮上買農資。

男人在前面拉著板車,女人跟在後面推著板車。單看車上的東西,應該不是太重,女人卻一路小跑推著板車,而且還邊跑邊用力地搖動大蒲扇,把一陣陣涼風送給前面拉板車的男人。

那男人看上去六十歲左右。由於天氣炎熱,他只穿了一件白色棉背心,露出黃黑色的膀子,膀子和背上都是汗。女人頭髮梳得光溜,穿得較齊整:長褲長褂,內裏還穿了一件白色棉背心,腳上穿著布鞋,一看就知道是個愛乾淨的人。最顯眼的要數她手裏的那把大蒲扇。她不是慢慢地搖,而是一邊前傾著身子推車,一邊用力地扇著,生怕扇的風不夠大或者扇不到老頭子身上,一下一下,呼呼作響,涼風陣陣。

我雖離他們較遠,卻能明顯地感到一陣陣舒心的清涼。這讓我不知是感激還是感動,我一直目送他們遠去,直到再也看不見為止。

記得父親在世的時候,母親也是這樣給父親扇蒲扇的。

在農村,扇蒲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兒。家家都有幾把蒲扇。後來雖然有了電扇,但蒲扇仍是農村人的最愛。一入夏,只要閑下來,串門兒時、乘涼時,男女老少都是扇不離手。

母親是一個很仔細的人。家裏的蒲扇,她都用平時做鞋剩下的邊角料給“滾”上邊兒。圓圓的蒲扇包上花花綠綠的邊兒,就像穿了一件花衣裳,顯得更家常、更貼心。

父親身體微胖,非常怕熱。只要他在家,家裏的吊扇就不會消停。要是“雙搶”(搶收搶種)時停電,父親就會熱得渾身濕透。這時,母親就會拿起蒲扇,一下一下地給父親扇風,扇得呼呼作響。吃飯的時候,母親會輪流給我們扇風。剛開始,她是左手扇,右手不時地扒上一口飯。看見父親吃得滿頭大汗,母親就會乾脆放下筷子,用力地搖動蒲扇。蒲扇呼呼作響,涼風四起,我們也跟著沾光,吃個舒服。

我記憶最深的是“雙搶”的時候,父親在穀場上用石滾碾穀,母親在一邊用揚叉翻穀。這樣忙的時候,母親也會帶上一把蒲扇。有時走得太匆忙忘帶了,母親就會托人捎話,讓我過去送蒲扇。將蒲扇遞給母親時,我總會不耐煩地嚷道:“要扇子幹什麼?要扇回家扇不行呀!”母親每每接過扇子,總會笑著罵我:“懶丫頭!快回去把粥煮好,晾涼,等你爸回去吃。”

母親說完,就小跑著過去,跟在父親的右邊,一下一下地用力給父親扇扇子。父親每牽著牛帶著石滾轉一圈,母親也跟著扇一圈。父親總吼母親:“不扇,不扇,莫讓石滾碾著腳!”可是母親並不氣惱,翻完了穀草,又接著扇……

那對老人早已走遠,我還呆呆地站在路邊。那位扇扇子的婦人、那遠去的蒲扇,觸碰了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雖是一晃而過,卻永遠刻在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