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創辦人在美演說 促市場開放

(德國之聲中文網)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上週六(4月13日)在美國哈佛中國論壇演講時,稱中國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開放的汽車市場」。李斌表示,儘管公司面臨與各方企業競爭,但仍不期待中國會為了保護本土企業而採取封閉政策,並強調「開放會讓產業與社會最終受益」。

李斌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3年前僅為10%,但到今年3月為止已經超過41%。「開放是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滲透率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全世界的優秀汽車產品都可以在中國銷售,不會因來自哪個國家而被針對。」

他也提及,特斯拉進軍中國建廠推動、激發了中國電動車發展的活力,「這樣的開放與競爭毫無疑問能讓消費者受益、讓產業受益、讓社會受益......在汽車技術變革的過程中,各個汽車企業都是競爭對手」。

中國電動車產業近3年來迅速成長,本土品牌比亞迪在2023年第4季度的純電動車銷量,更首度超越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並且持續擴大對歐洲的出口。不過,目前中國製電動車在美國面臨27.5%的關稅,現階段美國市場有少量中國製電動車進口。

中國及西方國家之間因電動車出口而產生的緊張關係正在加劇。歐美指控北京大力補貼國產電動車廠出口,稱此舉可能會損害他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利益。

歐盟當前正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對象包含比亞迪、吉利汽車、上汽集團等車廠;一旦歐盟認定相關企業接受不公平補貼,可能進一步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此前,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訪問法國期間重申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強調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不依賴補貼來獲得競爭優勢」。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反對歐盟調查

在歐盟調查中國電動車、電池等綠能科技的背景之下,德國總理肖爾茨也在週日(14日)抵達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穆勒(Hildegard Mueller)上週向德國媒體《週日世界報》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擔心此舉將引發中歐之間的貿易戰,並威脅德國就業機會。

穆勒稱,「現在與中國的業務為德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且德國企業正在以創紀錄的金額進行轉型融資,而資金正是來自中國市場。

穆勒認為,歐盟若為了抵銷北京補貼中國電動車對歐洲產業的影響而加徵關稅,很可能迅速產生負面效應,使得歐盟推廣電動車和數位技術的目標面臨風險。

此前,歐盟委員會認定有「充分證據」表明,中國電動車湧入歐洲市場對歐洲產業構成了威脅,可能讓歐洲本土製造商遭受銷售和生產水平下降。

耶倫重申中國產能過剩擔憂

上週剛結束訪中行程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近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再度重申對中國產能過剩的擔憂,並指她在出訪期間已明確告知中方:「這不僅是我們的擔憂,也是歐盟、日本等其他國家,甚至是新興市場的擔憂。」

耶倫指出,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美國的出口激增是導致美國部分地區工業「空洞化」的原因之一,而美國希望與中國「進行互利的貿易」。

對於美國是否將對中徵收額外關稅,耶倫則說「不排除任何可能的回應」,但也表示希望能負責任地管理美中競爭關係。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