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外交 霧裡看花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舉行。號稱矢志在國際舞台打響台灣名號的民進黨政府,卻已經好幾年非常低調以對,常常只見企業界、學術界的參與者透過自己或媒體管道,呈現參與的心得或成績。

就算10個左右的西方國家政府及組織在一些場合和網路平台發聲挺台灣「有意義參與」,但近年來兩岸關係的低迷,讓台灣官方對COP28還是只能望門興嘆。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在11月底還表示,名單是外交部規畫安排,「我們也都很緊張、還在等通知」。

外交部日前發布「寶島綠色行動」宣傳影片,希望增加挺台參與的聲量。此外,台灣官方也從「專業、務實、有貢獻」的角度持續強調,願負起國際責任,與各國合作,一同努力減少碳排放,實踐淨零目標。但事實上,只從自我行銷和國際訴求著手,就像是走路只靠一條腿,不僅辛苦而且不務實,因為兩岸主權之爭始終是阻擋台灣有意義參與許多國際官式活動的最主要原因。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是個國際政府間的超級大拜拜,但中共當局仍然可以以外交實力排拒台灣,顯然多數國家不願因為「一個都不能少」而同意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該會議。

當兩岸關係尚可時,馬英九政府的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在2015年12月上旬率官員至巴黎參與COP21,是台灣首位可以親自與會的環保署長。雖然他只能在藍區(主場區)會場以外的地方活動,例如各個國家館、觀察員及其他氣候代表區、媒體區等,無法進入會場與多國代表討論協商,卻已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自簽署迄今的唯一一次。

後來蔡英文政府的官員,據說不是簽證難以取得,就是想辦法到了當地,但根本進不去主場區,只能在場邊與一些國家的官員、專家學者進行場邊談話。

為什麼之前「抗中保台」喊得震天尬響的蔡英文政府,不再高聲抗議以積極尋求國際社會正視此事?外人如霧裡看花,恐怕要問蔡政府相關官員才知道。

在這個重要的國際氣候政府間會議之外,這幾天也宣布了新任的駐美代表及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駐美代表是由今年9月甫上任駐歐盟代表約3個月的俞大接替已成為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的蕭美琴,接替俞大的人選是本年2月以黑馬之姿自學界進入外交部擔任政務次長的李淳。

在俞大之前的駐歐盟代表是陳立國,任期僅一年(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陳立國之前是現任國安局長蔡明彥,任期兩年多(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時間上較為正常。

雖然台灣與歐盟的關係遠比不上與美國的關係,但3年半換了4位駐歐盟代表,對於蔡政府的重大外交人事操作,只有蔡政府中的決策者才知道了,外人依舊霧裡看花。(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