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九

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九
蔡詩萍/花甲美魔男之「爸話西遊」之九

<唐三藏真是個美男子,無誤!但他不接地氣,不善與人周旋,是這樣嗎?還是,作者要刻意貶抑他,好讓孫悟空可以登場,當真正的男主角?>

  《西遊記》裡,講到唐三藏,得到觀世音菩薩帶來的錫杖,一身的袈裟,在唐太宗的親自送行下,浩浩蕩蕩的從長安城出發,看似威風八面,對吧!

  可是,女兒,完全錯了。歷史上的玄奘,是因為得不到唐朝官方發給的護照,才偷偷的,從玉門關溜出去。

  你想想,既然是偷跑,他可能穿著袈裟,手持錫杖,騎著駿馬,大剌剌的招搖出發嗎?

  女兒雖小,也會點頭。「偷偷」做什麼,這檔事,每個小孩都有經驗,不可能大剌剌的,只能是「偷偷的樣子」。

  爸爸「偷偷的」多喝一杯酒。女兒「偷偷的」多吃幾粒糖。

  爸爸回家「偷偷的」塞一包巧克力給女兒。女兒「偷偷的」告訴爸爸,媽媽在生氣。

  你看,我連「講偷偷的」這幾個字眼,都是一副「偷偷的樣子」!何況是,玄奘「偷偷的」從長安城出走,「偷偷的」偷渡出玉門關呢?

  因此,他不可能頭戴一頂毗盧帽,身穿亮晃晃的袈裟,手持那麼一根顯眼的錫杖,去「偷渡出關」,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再來,既然是偷偷出關,也不可能大隊人馬,一人踽踽獨行,最為合理。

  一人獨行,若還戴著一片片組合如蓮花一般高聳的帽子,還穿袈裟,還手持錫杖,請問他怎麼背行囊?渡過沙漠,擋強風?錫杖單手持著,自拍一張可以,你試著走上一大段沙漠試試?不累死你,才怪。

  因而,歷史上流傳的,關於玄奘西行取經的圖像,最具代表性,最接近真實的,應該是收藏於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的〈唐代僧人圖〉。圖中人物,到底是不是玄奘?歷來爭論不少。但一般都公認,圖中造型應該就是唐朝僧人,遠遊化緣四方的最普遍裝扮。

  頭頂類似電影《倩女幽魂》裡,書生甯采臣要去收帳時,頂的竹簍,背在背上,可以裝日用品,頂上延伸出一塊屏障,可以遮陽,擋雨。竹簍上可以掛傘,或毛巾。

  身著羅漢衣,腳踏芒鞋,腿肚紮綁腿,完全一副行萬里路的樣子!這才合理啊。

  所以電影終究是電影。畫面講究畫面的美,但看看就好。

   《西遊記》裡,描述唐三藏,是美男子,吃他的肉,可以長生不老。往西方路上,不少妖精,覬覦他的肉,但也有一些女妖,是知道唐僧俊美,因而也貪戀他的肉體!

  唐三藏俊美嗎?史實上看,他應該是美男子。

  他的徒弟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裡,形容玄奘一家,包括他父親,他兄長,以及他,個個都是美男子(換句話說,家傳美男基因啦!)他的父親哥哥,都具備高大,英俊,身體強壯的特質,想來玄奘必定不差。

  「端嚴若塑,美麗如畫。音詞清遠,言談雅亮。」人如雕像,說他五官端正立體。美麗如畫,不是花美男,不足以擔當。音詞清遠,言談雅亮,則是他的聲音好聽,談話有內容,有深度。

  不管,他徒弟是否有過度美化之嫌,但想想看,他一人獨自完成西行五萬里的長征,若沒有健康強壯的身體,沒有堅毅不拔的意志力,沒有逢凶化吉的應變能力,沒有善於雄辯精於溝通的言辭,請問如何可能呢?!對吧!

  總而言之,唐三藏個人條件絕對是上上之選。

  但《西遊記》講的是團隊合作,過關打怪的故事,於是,唐僧個人的條件,就必須「混搭」於團隊的角色性格之內,才有觀察的意義。換言之,他不是唯一,他不能唯一。

  唐三藏出關之後,很快就遇到妖魔。他西行之初,只有兩位隨從。

  遭遇的第一個魔王,號稱「寅將軍」,是隻虎怪。他與兩位妖友,熊將軍(熊妖精)、特處士(牛妖精),很快的,就吃掉唐僧兩位隨從。吃相相當駭人,駭到什麼程度呢?「把一個長老(指唐僧),幾乎嚇死。」但,這「纔是初出長安第一場苦難」而已。

  序幕而已啦,但唐僧幾乎被嚇死。可見《西遊記》,並不想把唐三藏,寫成是一個「了不起的」「臨危不亂」的大人物,反而把他寫成「會怕,會嚇死」的角色。這相當程度,是與真實世界的玄奘,大異其趣的。

  為何呢?我們不妨推敲推敲。《大唐西域記》,玄奘是第一男主角,也應該是唯一主角。

  可是《西遊記》不同。作者安插了孫悟空,這位可以「齊天」的大聖,又安排了豬八戒、沙悟淨等徒弟,如果,唐三藏一逕是果斷獨行的性格,那徒弟能有什麼空間可發揮?

  就寫作策略來說,唐三藏「必須」是一個性格多變的角色,這才讓他與徒弟之間,有更多可以因時,因地,因事,而發生矛盾,捍格的衝突,故事才會好看,精彩!

  所以,當唐三藏出關之後,《西遊記》讓他,遭遇第一場還不算什麼咖的虎精熊精牛精的吃人事件,其目的很清楚,就是讓你,沒錯,讓你們這些讀者,「瞧不起」或「很看輕」唐三藏,這個師父!

  所以,唐三藏第一關,碰上三個不怎麼樣的「妖怪咖」,見到生吞活人,「剖腹剜心,剁碎其屍」,便嚇到半死。其實,是醞釀了,他,這一代國師,仍然需要有人保護他。

  於是,誰先保護他,直到孫悟空等一干徒弟出現呢?是山中獵戶,劉伯欽。

  當唐三藏僥倖逃脫三個妖精後,又在山中遇到老虎。唐僧念經念咒,可以,叫他像武松一樣,打虎,那就開玩笑了。

  而且他撞到的,不止一隻老虎,還是兩隻!且,身後還有幾條長蛇盤繞。

  他的坐騎,一下子腿軟,整個癱了。讓唐三藏進退不得,叫苦連天。

  正在那時,突然間,老虎跑了,毒蛇不見,原來出現一人,手執鋼叉,腰懸弓箭,為何這些猛獸怕他,因為他是獵戶,打獵為生,綽號「鎮山太保」,野獸怎能不怕?

  這鎮山太保,功夫真是不差。

  當他們正在彼此交換名片之際,一隻不知死活的斑斕虎出現。這獵戶,欺身向前,跟老虎纏鬥,鬥了一個時辰,那獵戶一記鋼叉插進老虎胸膛,鋼叉尖,穿透心肝,老虎霎時斃命。

  這獵戶真是漢子!揪著老虎耳朵,拖上路來,氣不連喘,面不改色。

  唐三藏跟他回家。山中獵戶,想當然耳,家中都是獵物,顯然葷食。但唐三藏只能茹素,不是嗎?

  還是獵戶老母親,想了主意,把鍋子清洗數遍,用熱水去了油膩。

  然後,煮水,把山地榆葉子,著水煎作茶湯。再拿些黃糧粟米,煮飯。再把乾菜煮熟,盛了兩碗,很快便湊合出一頓齋飯。

  雖然,唐三藏茹素,但獵戶一家全是葷食。透過唐三藏的眼睛,《西遊記》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在唐朝接近西域邊關附近,一般獵戶的生活樣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很明顯是一般人民的生活方式。

  唐三藏看到屋內,堆滿虎肉、香獐肉、蟒蛇肉、狐狸肉、兔肉,等等,而這殺虎的壯漢,劉伯欽,「點剁鹿肉乾巴,滿盤滿碗的,陪著三藏吃齋。」

  看見沒,都是肉,肉,肉!這是沒有現代飲食重視均衡營養的年代,一般民眾吃到肉,是財力象徵,是地位顯示,但,對靠山吃山的獵戶呢?打獵,吃肉,是生活常態。但看在長年茹素,主張不殺生的唐僧眼裡,這不啻是「野蠻之人」!

  草草吃過齋飯,獵戶引唐三藏進後院坐坐。

  進到一間屋內,「只見那四壁上掛幾張強弓硬弩,插幾壺箭;過樑上搭兩塊血腥的虎皮;牆跟頭,插著許多鎗刀叉棒;正中間,設兩張坐器,伯欽請三藏坐坐。三藏見這般凶險腌臢,不敢久坐,遂出了草亭。」

  這段描述,你別小看它,其實乾淨俐落的,點出了唐三藏的為人,一,畢竟是過慣斯文日子的和尚,滿室兵器,獵物標本,令他不安;二,他真的不會social,至少,不會跟像劉伯欽這種草根武夫social!

  可是,這跟歷史上,一個能獨行五萬里,西行取經的玄奘相對照,應該蠻不合情理的。

  懂我意思吧!

  西行五萬里,要遭遇多少麻煩!遇到多少龍蛇混雜的人物!要藉助多少人的幫忙!才可一一過關成功!

  一個不會,不懂,不能,去跟所有類型人物打交道,博感情的唐三藏,有可能「存活到」西方天竺國嗎?

  應該很難吧!

  如果你也在那點頭,嗯,有點道理。那就對了,因為,這正是作者要鋪陳的邏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不知人間現實的唐三藏,既然發願要去西方取經,以度化大唐芸芸眾生,那他非得靠「高人」協助不可!

  而,作者安排唐三藏出關之後,首先遭遇猛虎毒蛇的威脅,(從宗教的暗示而言,猛虎毒蛇,都是威脅誘惑的隱喻。)繼而,出現一個粗莽獵戶的搭救,都有為即將現身的孫悟空等西遊團隊,合理出場的意味。

  果然,隔天,獵戶送唐三藏出門,直送到一座大山前,便要告辭。唐三藏當然知道沒有獵戶護送後,前途未卜,但獵戶告訴他,不行,「此山喚作兩界山。東半邊屬我大唐所管,西半邊乃是韃靼的地界。那廂狼虎,不伏我降,我卻也不能過界,故此告回,你自去吧!」說完便要要走,三藏怎捨得!

  但,殊不知,這正是《西遊記》妖魔鬼怪探險的開始呢?

  劉獵戶說得好,過山之後,不僅非大唐國境,更是虎狼榛莽之境,哪裡是「他這個人」所能插手的?!

  當然,要交給孫悟空啦!沒錯,沒錯,女兒你別催我,你聽你聽,那不是孫悟空要出現了嗎?

  「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這聲音,傳自那大山的山腳下,喊聲如雷。嚇得三藏癡呆,獵戶發愣。

  果然,五百年後,齊天大聖再次出場,氣派非凡!

 

延伸閱讀-

爸話西遊之一

爸話西遊之二

爸話西遊之三

爸話西遊之四

爸話西遊之五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