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那個午後,終於見到了瓊瑤!

蔡詩萍》那個午後,終於見到了瓊瑤!
蔡詩萍》那個午後,終於見到了瓊瑤!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嚴格講,我不能算是瓊瑤作品的鐵粉,不管是她的小說,或改變的戲劇,我過去看的不算多。但,我是個文化觀察者,我能以超脫鐵粉的角度,去衡量評估,一位作家的地位與影響。

以大眾文學的質與量來看,瓊瑤無疑是很具魅力的作家,五十幾部長篇,幾乎沒有不暢銷的。

若再以她的作品,成為影視的題材,往往大賣的加成效果來看,「瓊瑤作品」深入大眾集體記憶的影響,恐怕真是跨越好幾個世代了!

這是瓊瑤女士個人的殊榮,何嘗不也是好幾個世代的讀者、觀眾,人生最美好的成長記憶呢!

我認識瓊瑤算很晚了。理由之一,是我很晚才認真寫作,與《皇冠雜誌》,沒有太早的交結,因而,即使過去有些場合遇見平鑫濤、瓊瑤,也僅僅止於禮貌性的互動。

直到這幾年,瓊瑤女士寫出了她自己的人生回顧,我才突然感覺跟她的距離其實並不遠。

或許是,原來她的寫作,乃出於她對教育體制的一種反彈或,潛遁。

原來,寫作於她,也是把自己躲藏於一塊塊文字,情節,所堆疊出來的人間庭園,在那,她坦然的面對了自己,面對了世界。

人生際遇之微妙,有時也無須多說什麼,彷彿注定。

幾年前,有出版社問我,可以為瓊瑤女士的全集掛名推薦嗎?若可,可以送我一整套。疫情稍稍減緩後,有出版社問我,可以為大明星林青霞的新書幫忙主持見面會嗎?若可,她會跟我先見個面交換意見。

於是,《窗外》的作者瓊瑤,因《窗外》的電影而被挖掘的林青霞,突然之間,全走進了我原本不會與她們倆搭嘎的視線之內,人生太有趣了,如果,我們的窗口始終能朝向遠方的話!

讀了瓊瑤女士的回憶人生後,我一時興起,找到她的臉書,心想試試吧,看看能否聯絡上,只是試試看,不然也真不知道怎麼聯絡....

的確,也是隔了好一陣子,我都沒打算會收到回訊了,卻突然,收到瓊瑤女士非常客氣的抱歉,說她已經很久不看臉書了,沒想到,一時興起打開,卻看到我的訊息⋯⋯

就這樣,幾個月之後,我有了探望瓊瑤女士的安排。就這樣,我在那視野極好的,可以眺望「幾度夕陽紅」的樓裡,與瓊瑤女士聊了天,請她簽了名。

最意外的,是她朗朗上口我的幾本拙作⋯⋯

瓊瑤以一支筆,寫出了上千萬人,為之神往的深情世界,而她卻始終是一個身軀嬌小,言談優雅,舉止禮貌的小婦人,至少,這是我坐在她對面,我站在她身旁,所能感受的直覺印象。

一位小婦人,以筆,寫出了她的燦爛人生,寫出了世間無數人為之傾倒的悲歡離合。

作者為知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