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陳體制的皇族內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此次「蘇下陳上」的內閣改組原意,原應是民進黨為面對人民強烈對執政不滿所發起的「下架民進黨」集體民意行動,記取去年底地方大選全面性慘敗的教訓而生。

然而從內閣改組接近塵埃落定之際,輿論普遍認為是換湯不換藥、內部大風吹、了無新意的更換人選來看,內閣改組結果注定難有大局。或者說,蔡、陳新政府必將步向導致滿清滅亡關鍵的「皇族內閣」後塵。

百年前,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在接連對外戰爭的挫敗後,終於迎來內部要求檢討並進行政治改革的歷史節點。在庚子新政中,滿清皇族高層開始考慮建立內閣制政體以順從「立憲運動」的時代浪潮。

詎料,即將被掃入歷史灰燼的滿清高層始終不放棄對權力的想望,至死仍想維持滿清貴族既得利益者的權力分配角色,最終出台中國史上第一個內閣政府「慶親王內閣」,竟又是由舊時滿清親王貴族為主體組成,其內閣成員13人中,高達9人為滿清貴族,兼具皇室身分者高達7人。漢人僅寥寥4人不說,其所擔當職位重要性亦遠不如前者。如此不符合當時以漢人為主體的國家政治權力分配結果,讓民意大失所望,「皇族內閣」之譏不脛而走,最終導致立憲派倒向支持革命黨,大大加速了滿清滅亡。

綜觀清末「皇族內閣」失敗成因:一、內閣成員改革幅度甚小,成員不脫原本就是舊朝廷要職的貴族。二、新成員缺乏納入在野人士,提倡銳意進取的改革態度。三,內閣成立後刻意延宕推展新政,違背主流民意。

一言以蔽之,滿清進行的內閣改革完全是為了鞏固滿清統治者的既得利益,無視於長期受積壓的底層漢人的政治需求,其結果必然招致民意反撲的革命下場。

現今「蔡陳體系」粉墨登台,內閣改組所被詬病之處,幾與清末「皇族內閣」如出一轍,顯見民進黨高層思考的仍舊是如何在鞏固領導中心與內部派系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小幅改組,藉此敷衍洶湧民意,哪怕此舉可能迎來與「皇族內閣」相同下場——2024敗選政權垮台,也絕不放棄對後年520權力更迭之前所有政治利益的姿意掠奪。

21世紀的「類皇族內閣」就此在台灣誕生。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