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發表 錢復談蔣中正第三次下野原因

國史館31日舉辦《蔣中正日記》(1948-1954) 新書發表,由國史館長陳儀深(右)與民國歷史文化社長呂芳上(左),將出版的日記贈送給受邀出席的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右2)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左2)。 (鄭任南攝)
國史館31日舉辦《蔣中正日記》(1948-1954) 新書發表,由國史館長陳儀深(右)與民國歷史文化社長呂芳上(左),將出版的日記贈送給受邀出席的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右2)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左2)。 (鄭任南攝)
錢復(崔慈悌攝)
錢復(崔慈悌攝)

國史館今天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前外交部長錢復引用日記中的內容表示,蔣在二二八事件後對於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做了嚴厲批評,認為自己用錯了人。至於蔣的第三次下野,則是看到國民黨的墮落,希望藉自己的引退,促使黨內改革。

追隨蔣中正身邊前後10年的錢復回憶,蔣相勤於寫日記,他民國54年開始到蔣身邊工作,從55年起都會得到上層配發、蔣自己所用的日記本,一直到67年每年配發一本,因此蔣日記的出版對他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他說,蔣的日記非常詳盡的記載成敗、對錯,錯的時候蔣會給自己記大過,對的時候蔣也沒有自傲。他在2009年1月受邀前去美國參與討論東北亞未來的會議時,他抽空到史丹佛大學去閱讀蔣中正日記,並且點名要看1947年2月和3月,和1948年12月的日記。

錢復說,前者是為了看在二二八事件後,蔣中正的感受,從日記來看,他相信蔣對此事的感受很深,因為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四個月前,1946年10月21日他才與蔣夫人一起來台訪問,去過很多地方也見了重要的台灣人士,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那次的訪問,有一天碰到10月25日為第一屆台灣光復節,蔣還親自主持。

錢復說,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蔣在日記上對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批評的非常嚴酷,認為自己用錯了人,蔣原本是認為,台灣在日本殖民下強迫老百姓講日文,因此他選了在日本留學又娶日本太太,同時抗戰時期在福建省當主席很多年的陳儀來接收台灣。

但蔣中正沒想到,陳儀到台灣後所用非人,只用自己的親信,而且這些親信貪污舞弊、壞事做盡,讓百姓民不聊生,蔣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四個月前來台時已看到這些問題,當時就在想要如何調動,也在思考台灣人士要求將台灣由特別行政區改為省,應該要派誰當主席。

也因此,二二八事變發生後,蔣對陳儀做了嚴厲批判,認為陳儀是逼老百姓反對他。當時陳儀要求派部隊鎮壓,蔣也覺得派兵是有必要的,但他要求師長來台是要恢復社會秩序,不可對老百姓有不良舉動,可惜這位師長沒有聽進去,當時蔣非常忙碌,但為了二二八事變非常煩惱,最後決定撤換陳儀,並把台灣改為省。

錢復關切的第二個部分是1949年1月21日蔣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接任總統時,蔣的想法,蔣在前一年的12月在日記中就把原因寫得很清楚,首先在1948年11月下旬,他的愛將、剿匪總司令白崇禧居然通電各地將領,要求他們要求蔣下野,蔣看到電報非常生氣,認為自己這麼栽培你、愛護你,結果卻來反我,原因是想扶植同為廣西人的李宗仁。

他說,第二個原因是當時行政院改組,行政院長辭職,立法院長孫科接行政院長,國民黨提名李培基接立法院長,但最後立法院投票反由二陳派提名的人當選,蔣相當氣憤,自己反省為何國民黨落到這個地步,認為是自己專心軍務,把黨務交給二陳(陳果夫、陳立夫)才導致此種結果,認為黨必須要改造,因為在12月的日記中寫著自己只有退職,才能讓國民黨重新改造。

蔣在下野當天的日記中也寫下「本日為余第三次告退下野之日,只覺心安野得,感謝上帝恩德,能使余得有如此順利引退,實為至幸,離京起飛,抵杭遊憩,如息重負也。二時後初醒恩慮不能安眠,三時起床,朝課後,擬定本日工作及會客程序畢,寫傅宜生、李質吾各函,令徐次宸飛平勸勉,實告以余雖下野,政治與中央並無甚變動,切屬各將領照常工作,勿變初計」,顯然對下野心有成竹。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史館首批蔣中正日記出版 蔣方智怡:蔣公不是完人
錢復看蔣中正日記:蔣因228嚴批陳儀官逼民反 承認用錯人
首批蔣中正日記今出版 蔣萬安:應完整公開
蔣中正日記出版!「台版馮迪索」蔣友柏霸氣護母喊:夠了喔、夠了喔
國史館今發表蔣中正日記 陳儀深:有功說功、有過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