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裸賣 產銷的難題|減塑這堂課|華視新聞雜誌

台北市 / 陳沿佐 採訪/撰稿 邱勇賓 攝影/剪輯

您多久 會 去一次超市或大賣場呢?環境團體調查,光是連鎖賣場一年賣出的蔬果,就用掉超過5億個塑膠袋,用量驚人。2022年底,環保署和全台兩大賣場合作,試辦蔬果裸賣,包含蘿蔔、馬鈴薯等超過20個品項,直接在架上陳列供民眾選購。但採訪團隊卻發現,許多民眾,還是習慣要拿塑膠袋裝蔬果,甚至少了塑膠保護,蔬果耗損率隨之攀升,也造成更多食物浪費,蔬果裸賣,產銷過程究竟遇到哪些困難?來看採訪團隊的追蹤報導。

近年全球減塑風潮興起,走進大賣場,五彩繽紛的蔬果貨架上,正悄悄掀起一波環保革命。補貨時間工作人員忙進忙出,蔬果新鮮上架,番茄、彩椒、瓜果類,脫掉包裝,任君挑選,這是2022年底,全台兩大連鎖賣場,配合環保署減塑政策,推出的蔬果裸賣專區。

民眾張小姐說:「反正我們就會帶環保袋出來,就放在裡面就好了啊。」民眾莊小姐說:「如果有需求,就算它沒有塑膠袋,我還是會買。」連鎖賣場發言人劉鴻徵說:「其實現在消費者也都滿環保的,將近九成都會自備購物袋。生鮮的塑膠袋,我們從五年前到現在,量已經減少大概50%左右,是有減到滿多的用量。」

全台超過1千家門市20個品項,塑膠包裝能省則省,不能省的則是厚度減半。綠色和平與成大環工系團隊調查,全台超市賣場,光是水果,一年就用掉超過3億1千萬個塑膠袋,蔬菜用了2億8千多萬,若全面減塑,每年至少可省下5.9億個塑膠袋。

劉鴻徵說:「最早不做的原因是怕報廢會增加,台灣的消費者,還是喜歡捏捏摸摸的,擺久的話比較容易損耗。」劉鴻徵說:「剩食的問題,老實講比環保的議題更大,不要說為了節省包材,就又多了更多的食物報廢,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

為了 避免 耗損,賣場上架策略改成少量多次,也派出工作人員,兩到三小時定期噴水,避免裸賣蔬果失水老化。

記者陳沿佐說:「為了推動塑膠減量,現在民眾來到大賣場,經常可以看到裸賣專區,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都可以直接放在架上進行販售,減少包裝,也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不過民眾在消費過程當中,真的可以減少塑膠的使用嗎。」

採訪過程,記者實際拍下,即便民眾選購裸賣蔬果,卻仍使用賣場提供的塑膠生鮮袋,重新分裝。劉鴻徵說:「有些消費者會覺得,他不要跟其他的混在一起,譬如他的袋子可能會髒掉等等的。在法令上,還是允許提供的狀況下,我們還是會提供消費者一個便利。」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說:「其實我一直在呼籲這些業者,在不管是有沒有法令規範下,他們都可以去積極地思考,投資在重複使用或是直接淘汰包裝,這樣子新的一個消費模式,那這樣子的話,也是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

鏡頭來到15公里外,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理貨人員正忙個不停。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說:「這裡是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北倉,我們平常在進行蔬果包裝的時候,我們會去想說,怎麽樣讓包材可以減少或是重複利用。現在我們工作人員在進行的是,比較硬質地的蔬菜,我們可以利用網袋來做包裝。」

蘿蔔、馬鈴薯等硬質蔬果,套上回收網袋準備出貨,包材重 複 再利用,也是減塑對策之一。彭桂枝說:「我們透過社員,一起來共同回收的網袋,像這個標籤就貼了很多張。我們很謝謝全體社員的幫忙,八萬個家庭裡面,大家的網袋回收率可以到達六成。」

彭桂枝說:「像洋蔥因為本身外膜還會脫落,所以要完全裸包其實有困難,我們就會用網袋進行包裝跟分級。」

2022年,主婦聯盟賣出超過1700公噸新鮮蔬果,光是網袋回收,就減少1千公斤以上塑膠使用量。但這還不夠,廢棄紙箱送進蜂巢式裁紙機,以可回收材料取代塑膠,自製環保包材。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集貨組組長李淑敏說:「玻璃瓶的打包,我們會先拿回收回來的網狀泡棉套著,套完之後用蜂巢性的碎紙板捆起來,再把它裝到宅配的箱子裡面,如果還有空間我們會塞碎紙固定住,讓紙箱不會有空間有晃動。」

銷售端盡可能避免使用塑膠,減緩環境衝擊,但想要全面裸賣究竟行不行?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邱怡華說:「我們的蔬菜販售區,今天進來的蔬菜,有這麽多水分這麽新鮮,可是當它放了兩三天,沒有薄薄的塑膠袋時,它吃水分會更嚴重。」

一天前上架的空心菜還包著塑膠袋,葉片已經不耐高溫腐爛變質,一旁的芒果情況更嚴重。邱怡華說:「像我們的水果,如果氣候跟溼度沒有保存好的時候,就會加快它的熟化,塑膠袋可以延長它的保存時間,減少損耗。因為過多的損耗,也會造成農民生計的困難,所以塑膠袋是滿必要的。」

積極減塑,業者卻面臨難題,全聯推動蔬果裸賣後,耗損量增加1%,家樂福則是高達一成。友善土地的行動,卻換來食物浪費,環境永續該如何抉擇?

劉鴻徵說:「環保畢竟不是一個浪漫的事。」彭桂枝說:「我們可能根本性要去想的是,我們是要減少食物浪費,還是我們是為了裸而裸。」劉鴻徵說:「我們省下的是包裝的工時,還有包裝的包材。」彭桂枝說:「每一個裸的承諾,寧願是希望它那個裸的數字,是很真實的,而不是我們裸了,我們可能把耗損,轉嫁給第一線的農友。」

蔬果裸賣,對產銷環節,帶來哪些變革與挑戰,我們繼續往上游追查。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廖丁川說:「這個是給連鎖賣場的,這個蒲瓜是裸賣的蒲瓜,蒲瓜它裸賣以後,我們這邊一定要篩選,一個是重量一個是品質。篩選的話以後還得弄個套子,怕碰到要保護它,要不然碰傷了賣場賣相也不好看,所以必須要這麼做。」

這間位在雲林,成立超過30年的果菜生產合作社,早在1989年就和外商賣場合作,推動蔬果全面裸賣,最後卻以失敗收場。廖丁川說:「做了一段時間,發覺台灣氣候可能跟荷蘭氣候不太一樣,所以就開始選擇性的裸賣,就不敢說全面性要裸賣。後來有很多量販店也開始裸賣,但是在葉菜類,大部分都是無疾而終。」

經過多年嘗試,合作社調整出貨SOP,裸賣蔬果來到集貨區,得先進行「身體檢查」,排除形狀規格不符,或是碰傷不適合販售的產品, 就可以 直接在蔬果表面貼上標籤。目前合作社,配合裸賣的農產品超過20項,這些裸賣蔬果,全都有個共同特點。

廖丁川說:「現在這個是在做南瓜,因為南瓜是厚臉皮,厚臉皮比較容易儲存,所以它是最適合裸賣的一個產品。在賣場賣的話,臉皮厚的東西是損耗最少,如果臉皮不厚在賣場賣的話,那個損耗應該會大一點。」

產線另一頭,番茄秤重,放上塑膠托盤再包上塑膠膜,塑膠氾濫成災,環境成本卻由全民承擔。相較之下,裸賣省下包裝不只更環保,價格也更具市場競爭性,但想要推動蔬果無包裝,葉菜類相對困難。

記者陳沿佐VS果菜生產合作社員工吳小姐說:「我在整理蔬菜挑菜,(要怎麼挑),就是把不好的挑出來,譬如說黃葉還是葉子有折到,有斑點有凍傷,就必須要把它挑乾淨。」

廖丁川說:「因為蔬菜本身很嫩,那在裸賣的時候,如果人搬動了看來看去,就會可能造成碰撞的受傷,如果沒有控制好的話,損耗比也會增加。」

為了讓蔬菜全程保鮮,包裝 廠 溫度得嚴格管控。廖丁川說:「我們這個整個廠區的溫度,都會控制在20到22、23的之間,因為現在冷氣剛開,它現在溫度是22.4度22.6度,等一下會比較會更冷。蔬菜在某一個溫度上去的時候,就會產生質變老化,我想溫度是決定蔬菜的壽命,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點。」

賣場想要復刻傳統市場,蔬果裸賣成功經驗,控制耗損成為艱鉅挑戰。廖丁川說:「能裸賣早就裸賣了,裸賣要有人去整理東西,說要加強設備當然也可以,問題是離不開裡面的空調,這些都是回歸到成本,如果國家立法一定要裸賣,那會將來不能裸賣的產品,會損耗非常嚴重。」

減塑行動,民間業者加快腳步努力前行,但政府法規卻無法與時俱進,依照《有機農業促進法》相關規範,通過有機認證及產銷履歷蔬果,必須有外包裝隔絕保護,避免 在 運輸、陳列及販售環節遭受污染,難以溯源,原本希望保護農民及消費者的法規,卻成為減塑阻力。

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說:「目前法規上可能還沒有辦法做調整,但是我們減塑的方式,就是在包材方面盡量減少使用,可能沒有辦法一次,全部都用裸賣的方式來辦理。」

2022年,聯合國啟動《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目標2024年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管理塑膠生產、消費 及 棄置處理等跨國規範。而台灣也喊出,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塑膠飲料杯及塑膠吸管,隨著減塑期限逐漸逼近,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副執行祕書李宜樺說:「推動蔬果裸賣,最重要是消費者要有環保的意識,能夠自備購物袋。」彭桂枝說:「減塑其實是減少廢棄物的一環,背後可能也牽動的是,台灣的回收政策,這麽多年下來,有沒有再更進一步。」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說:「99%的塑膠的原料,都是來自於化石燃料,其實它也是間接地去加劇極端氣候,氣候變遷的一個主因。所以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呼籲政府跟企業,應該要去從源頭去制定,最氾濫的一次性塑膠包裝減量的目標,然後要導向重複使用。」

當推動環境永續,成為全球共識,台灣也必須積極跟上腳步,守護你我賴以維生的環境,減塑這堂課,我們還得努力落實,身體力行。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端午節前蔬果供應足 豬價穩定、5月進口量回穩
中國江淮水系暴雨!安徽山洪 居民激流中救家當
營養午餐食材標示不明 家長憂中製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