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傳歌仔戲劇團《兩生花劫》 翻轉西方悲劇添加東方哲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24台灣戲曲藝術節」壓軸大戲—旗艦製作《兩生花劫》即將於本週五(7日)起一連三天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隆重上演。(江昭倫 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24台灣戲曲藝術節」壓軸大戲—旗艦製作《兩生花劫》即將於本週五(7日)起一連三天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隆重上演。(江昭倫 攝)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24台灣戲曲藝術節」壓軸旗艦製作《兩生花劫》即將於本週五(7日)起,一連三天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上演。該劇是由詩人導演鴻鴻改編德國劇作家萊辛啟蒙時代名劇《艾米莉亞・嘉樂蒂》,故事背景橫跨中國明末清初到台灣兩個不同時代,在翻轉西方悲劇中,添加東方哲思,不只音樂有新意、也以傳統刺繡作為視覺與文本核心,在薪傳歌仔戲劇團優秀演員演出下,呈現一齣相當唯美又貼近人心的作品。

首次執導歌仔戲的鴻鴻導演指出,《艾米莉亞.嘉樂蒂》原本故事是描述一名女子遭到王子覬覦劫持,所釀成的死亡悲劇。原劇角色鮮明、情節環環相扣,其中被威權迫害的女權、父權之下的女性思想更是戲曲中常見的題材,十分適合改編為歌仔戲劇本。改編後的《兩生花劫》則是某種「轉型正義」,希望刺激觀眾反思性別與階級權力的關係,並探討受害者如何面對創傷後遺症──要追究、要原諒、要逃躲、還是要面對?企盼能成為這個MeToo時代的最佳證言。

鴻鴻說,《兩生花劫》最大特色就是結合鳳甲美術館所授權的「望月」與「上山虎下山獅」兩幅刺繡,從舞台設計、到影像、甚至演員身上都帶有刺繡元素,也是整部劇情核心,同時結合平面藝術跟表演藝術,在音樂上既能聽到台灣月琴的古調,也可以聽到對於唱詞的新詮釋,也因為是全新音樂編排設計,歌仔戲演員們唱得都非常辛苦 。不過鴻鴻強調,保留古老又追求創新的美學,是《兩生花劫》想要追求的,也是台灣未來文化想要追求的,特別是希望以此吸引新一代觀眾願意走進劇場欣賞傳統戲曲。

《兩生花劫》從製作、創作到演出,整個團隊金光閃閃,除了鴻鴻曾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包含藝術總監廖瓊枝、製作人兼音樂設計柯銘峰、音樂配器郭珍妤,以及主要演員張孟逸、古翊汎皆為傳藝金曲獎得主;影像設計王奕盛也是國際影像設計獎項的常勝軍。金獎團隊共同打造,讓整齣戲還沒演出就受到各方矚目。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白蛇入塔後許仙去哪了?二分之一Q劇場《青姬》翻轉白蛇傳
南院擬展曾侯乙編鐘複製品遭質疑 故宮:教育推廣非文物展覽
5團13位習藝生結業 廖瓊枝、陳錫煌等傳統藝師諄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