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史談立院亂象 陳儀深:沒有人故意要摧毀得來不易的民主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 圖:國史館/提供

[Newtalk新聞] 國史館今(18)日發表新書,館長陳儀深藉著回顧台灣民主發展歷史說,許多改革過程,藍綠政黨有很有多合作美事,大多是「絕對多數」才能完成的,無法說是 100% 誰的功勞。這兩天立法院的亂象,很多國人都憂心忡忡,相信民主的危機應該有民主的機制來解除,國內應該沒有人故意把社會弄亂、沒有人故意摧毀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

國史館今日下午將舉行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包括《海外台灣人運動訪談錄》、《義光教會相關人物訪談錄》、《美國國家安全與對臺政策檔案選譯(3)、(4)》、以及《國家、政黨與歷史:國史館在臺灣》等4冊。

陳儀深在開場致詞時說,今天在這裡要發表的幾本新書都很重要,後天就是520了,原本他以為今天是館長任期結束前的一場告別之作的用意,尤其這裡面有一本陳梅萱寫的《國家、政黨與歷史:國史館在台灣》,就如他在序言中所問的:〈現代民主國家需要怎樣的史政機關?——國史館的身世與未來〉書的封面以及最後章節他也參酌了意見,就像 2019 年他從中研院退休之前也做了一本口述史《中研院在南港》一樣,知識份子對於自己生活、生命曾經灌注的地方要有一種交代。

陳儀深說,不過前幾天突然被發布續任館長了,下周一就要進去府裡面宣誓就職,所以他必須調整心情,今天是以「重新出發」的感覺來和大家見面。這幾年國史館出版的史料彙編或舉辦的學術討論會,除了攸關轉型正義的二二八或白恐政治案件,著重探討了威權體制如何鬆動、也就是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不斷出現的事實是——海外台灣人運動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陳儀深說,雖然我十幾年前在中研院近史所已經出版過兩大冊的《海外台獨運動相關人物口述史》 ,但是近幾年因緣轉變,有機會訪問到以前訪不到的、或是訪到但沒授權的,今天由國史館出版的這本得到補充,特別是解嚴後那幾年的闖關回台,王康陸、郭正光、陳榮芳他們如何從香港偷渡,在台南的哪裡上岸,回來以後如何現身、被捕或押解出境,將來會是拍成電影的好題材;海外同鄉回台之後投入選舉政治成功的,包括蔡同榮、今天在場的陳唐山、許添財,擔任政務官的如李界木、楊黃美幸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案例。

陳儀深說,其次,義光教會口述史的部分,由於特殊的緣分在 2023 年 1 月他和幾個修纂處同仁一起去台東太麻里鄉,訪問到高李麗珍牧師娘和她的女兒、以及女婿戴明雄牧師,是很好的開始,接著我很慶幸能很有效率地訪問到陳福住以下的歷任牧師,他們的經歷簡直就是 1980年代以至廿一世紀台灣人權史、政治史的縮影。

陳儀深說,長老教會在台灣的發展淵遠流長,它立基於基督信仰如何涉入台灣社會的改革,與台灣人一起受難、一起抵抗,研究歷史的人還有不少功課要做;包括政府已經解密、檔案管理局已經可以申請閱覽的很多監控檔案,教會方面前幾年已經有人在關注,國史館也許可以與教會方面合作,進行編輯出版、甚至研究發表論文、專書。

陳儀深說,再來,有關美國與台灣關係的檔案,是理解台灣政治發展、包括對外關係史的重中之重,記得陳翠蓮教授在幾年前國史館的諮詢會議上,就有建議國史館如何運用資源去把美國國家檔案局(NARA)的美台關係檔案弄回來,他們限於人力物力,從去年 12 月出版兩冊的檔案選輯(從 1947 到 1969),現在出版第三、第四冊檔案選輯(1969-1989) ,當然這方面的檔案數量浩如煙海,目前選擇的角度、範圍仍然有限,接下來會繼續努力。感謝修纂處廖文碩協修多年來關注這件事,對她個人而言必定也是收穫很大。

陳儀深說,台灣的民主化乃至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各方面的進步,是許多因素、許多人的努力才有的成果,國史館只不過是這個過程中的一根小螺絲釘。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雖然有過去威權時代以來的壓迫與反抗、甚至鬥爭與犧牲,但是至少從李登輝副總統繼任為總統以來的改革過程看,藍綠政黨也有很多合作完成的美事,包括資深民代的退職、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九七修憲等等所確立的憲政體制,大多是「絕對多數」才能完成的,無法說是 100% 誰的功勞,而是一個有衝撞有退讓、很像是雙人舞的過程。

陳儀深說,最近以來尤其是這兩天立法院的亂象,他知道很多國人都憂心忡忡,相信民主的危機應該有民主的機制來解除, ,除了外部的敵人,國內應該沒有人故意把社會弄亂、沒有人故意摧毀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換句話說,閱讀歷史、回顧過去,看正面也要看反面、看反面也要看正面,他們現在特別需要籲請藍綠雙方的領導階層回頭看看,藍綠雙方過去曾經共同完成了哪些重要的事,過去的合作是如何達成的?而不是只看到互相指責、互相破壞的一面。這是他們今天一群關心歷史、疼愛台灣的人聚集在這裡,藉著新書發表會所表達的微弱呼聲。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影) 烏軍有史以來最大無人機攻勢!80架深入俄境狂轟油庫、港口
520前夕送台灣大禮! 美參院跨黨派議員推決議 :「一中政策」非「一中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