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加白必大於綠?從美國華郵+ABC「異常民調」看台灣總統民調眉角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 (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美國總統大選九月底的最新一份民調,數字跌破全世界眼鏡。

藍加白必大於綠?從美國華郵+ABC「異常民調」看台灣總統民調眉角。(資料照)
藍加白必大於綠?從美國華郵+ABC「異常民調」看台灣總統民調眉角。(資料照)

共和黨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52%的支持度,輾壓即將年滿81歲的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42%。這份民調是由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與美國廣播公司ABC所共同發表,10%的差距,是川普宣布參選以來最大的領先幅度。

對比九月份其他媒體的民調數字,拜登與川普都在微小的誤差範圍內拉扯:CNN川普47%、拜登46%;華爾街日報(WSJ)兩人46%平手;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Quinnipiac University Polling Institute)川普46%、拜登47%;就連最挺川普的福斯新聞(Fox News)做出的結果,川普僅領先拜登2%,川普48%、拜登46%。綜觀拜登連任的困境,每家媒體的分析大同小異,主要包括拜登經濟學失靈,導致民眾對經濟與通膨感到不滿、高齡問題、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問題處理不當等等。

因此,華郵和ABC民調為何做出比其他機構更大的10%差距,在美國引發不少討論,箇中眉角正好能提供給台灣大選的諸多民調作為判斷的理性基礎。

華郵和ABC解釋,這分民調確實可能是「離群值」(outlier)或稱為「異常值」,意即與其他數據平均值明顯有明顯落差,而極端數值的出現,可能是各種統計上的誤差所造成。誤差主因有三:包含該次民調的問題順序、未表態的多寡(Non-response)、以及兩黨樣本數的不平均。

民調順序先是詢問川、拜兩人對經濟處理、婦女墮胎、俄烏戰爭等政策議題的表現,再接著問支持誰,此問題順序對執政者顯得較為不利。再者,對各項問題表示無回應的人,通常是對拜登不滿的群眾,卻非等同於票會投川普。此外,在該民調樣本中,政黨傾向表態為共和黨的,多出了民主黨4%,亦是造成民調異常的原因之一。

在台灣,諸多總統大選民調,最常被討論的誤差原因是抽樣方式與抽樣的代表性問題。因此目前各家民調機構各有統計方式上的「市場區隔」:

《美麗島電子報》使用傳統市話;《台灣民意基金會》市話70%、手機30%;《ETTODAY》則以手機簡訊方式通知,受訪者填寫網路問卷後回傳;《菱傳媒》是全網路問卷調查模式;《匯流新聞CNEWS》50%市話、50%手機,也單獨公布1千份市話結果;《TVBS》市話併手機;《鋒燦民調》採用「混合模式」,市話加上網路調查平臺會員資料庫內的隨機抽樣。由於使用市話、手機、網路問卷的年齡層與教育程度,容易使抽樣母體有落差,才會導致目前為止的大選民調上,各家機構做出的數字,數字差距不小。由此建議,要解讀台灣大選中眾家爭鳴的民調數字,首先得先從調查方式理解起,再依照民調走向趨勢來判斷。

在美國,抽樣方法反而不是造成民調誤差主因,因為沒有如台灣這般的全國性合格選民名冊,而是採合格登記制,選民結構也更加複雜。回顧2016與2020年大選,是美國政界公認史上民調最失準的兩次選舉:2016年所有民調都顯示希拉蕊獲勝、而2020年大多民調都顯示拜登大贏川普超過10個百分點,而非最後的險勝。綜合專家們的事後分析,主流民調做出不真實投票情況的關鍵,這兩次都有一個通點:忽略了眾多「無回應」(nonresponse),也就是未表態者,大多都是共和黨川普的支持者,而且為數眾多到足以顛覆所有民調結果!也就是說,若某項民調問題中,拒答或不表態的比例過高,此結果可解讀為某種政治意向的表達,而非傳統統計中歸類的「無反應」。

上述美國近年的民調遭遇的各種狀況,值得作為更精準解讀台灣選前民調的最好參考範本。除抽樣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異,還可細究民調問題的順序,觀察是否造成對執政黨或在野黨的喜惡程度。亦可探究民調中公布的受訪者結構,各黨支持者的抽樣是否差距過大而導致民調結果偏向哪一黨的候選人。

尤其在當前四腳督的態勢下,每一個步驟都足以造成誤差。更有甚者,目前「藍白合」喊得震天響,各項民調中「尚未決定」或是「無法回答」的比例,可能是牽動在野黨是否能順利整合的關鍵。例如,目前不想表態的人,可能來自於對執政黨的不滿的中間選民,或者只是暫時對國民黨失望的泛藍群眾,未來可對照投票結果,是否真如泛藍所稱「藍加白必大於綠」?

綜觀百家爭鳴的總統大選民調,截至目前為止,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口中的「內參民調」,無疑是台灣版的「離群值」。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郭台銘漸被邊緣化 侯友宜氣勢上揚
小刀救不了侯友宜 郭台銘每況愈下
侯爺兩週掉3趴 郭董牛棚還贏他 賴副不動如山定 柯P最恨戰四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