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醫療工作坊 志工帶隊下鄉健檢
慈濟在尼泊爾藍毗尼,舉辦「醫療工作坊」,訓練志工量血壓、測量身高體重,再下鄉服務,希望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慈濟在尼泊爾藍毗尼,舉辦「醫療工作坊」,訓練志工量血壓、測量身高體重,再下鄉服務,希望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大腸癌是近幾年台灣癌症的頭號話題,許多名人也都曾因該疾病身亡,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不容小覷,對此,有醫師就提醒,大腸癌的7種徵兆,其中又以「沒有症狀」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擁有健康的身體,罹患癌症這件事更是會讓許多民眾心生恐懼。然而,心臟科醫師陳衛華卻在15年間罹患了4種癌症,分析過去的生活習慣發現
[周刊王CTWANT]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男子長期住在歐洲,飲食習慣也入境隨俗,早餐常吃夾火腿、培根或煙燻鮭魚的三明治,也常吃冷食,也會餐敘飲酒,回台灣做健康檢查,卻發現罹患胃炎,胃部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解釋,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口傳染,傳染途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再爆4例猴痘(Mpox)本土病例及1例境外移入病例,個案周周爆不停,且疫調調查起來幾乎都問不到關聯性,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8)日坦言,由於網路上針對確診者的相關討論熱議不斷,不少病人「擔心講得太多隱私會曝光」,加深了疫調的難度,單純要靠疫調找出潛在的感染者越來越困難,防治策略不得不因應改變。 疾管署下午公布國內新增5例...
70歲金鐘歌王楊烈二哥日前驚傳病逝,原因是大腸癌末期引發腎衰竭,而楊烈本人也曾在2005年罹患大腸癌,雖然當時已到第二期、整個人還暴瘦15公斤,但經過治療已成功抗癌。大腸癌近年來名列國人十大癌症人數榜首,不少名人更是因大腸癌離世,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曾在個人臉書指出,有8種人是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
生活中心/張家寧報導 許多民眾為了擁有完美的身材曲線,都會透過飲食和運動來維持身材,也為因為體重機上的數字掉了而開心,有醫師表示,先前曾有一名60歲的媽媽半年內「暴瘦10公斤
[周刊王CTWANT] 蕭彤雯在臉書透露,造成她上吐下瀉的是「沙波病毒」,也稱為「札幌病毒」,雖然和諾羅、輪狀病毒一樣,都會出現腸胃症狀,不同的是不會大規模傳染。她查了相關資料發現,患者通常是因為吃進的食物遭到病毒污染而感染,疾管署曾公布2起多人感染案例,都是在宴席上吃了生蠔或生...
哈佛蔬菜湯建議天天飲用,一天喝3碗,然後是餐前食用,蔬菜的皮是植化素的寶庫,千萬不要去皮,連皮一起煮湯吃,然後不加任何鹽、味精等調味料,細細品嚐蔬菜的原汁原味!哈佛蔬菜湯 食譜/食材清單/南瓜、胡蘿蔔、捲心菜(高麗菜)、洋蔥烹飪步驟:以上材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協會(ACS)乳癌在婦女癌症中排名第一,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提醒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可以早日接受治療。乳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5倍):(1) 有乳癌相關基因(BRCA1、BRCA2 陽性者)(2)一側乳房曾罹患乳癌 (3) 特殊家族史(家族裡曾有人於更年期前得過兩側乳癌) (4)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1) 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 (2) 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 (3) 未曾生育者(4) 停經後肥胖( BMI指數大於等於30) (5)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6) 胸部曾接受大量放射線照射者較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1.1~1.9倍): (1) 中量飲酒 (2) 喜愛攝取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食物 (2) 初經在12歲以前 (3) 停經在55歲以後可能危險因子(致癌相對機率未確定):(1) 口服避孕藥(2) 更年期補充荷爾蒙相關藥物女性乳癌的成因其實與荷爾蒙息息相關,尤其是曾經患了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的人更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 每年3月下旬到5月,是梅子的產季。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張瑜芹主治醫師分享,食用梅子對身體有「3大好處」,不僅有預防及治療感冒的功效,還能解決便秘問
民視新聞/陳柔安、李世宸、郭南宏 台北報導最新COVID-19本土疫情137例,明天(3月29日)起將全面改為周報,不再公布每日確診及死亡數字,但流感重症爆出第14例死亡,全都沒打過流感疫苗,猴痘疫情新增5例,也要嚴防諾羅病毒清明連架後可能反彈。
一上班就在辦公桌前打瞌睡?才剛準備專心辦公,但沒做什麼就覺得好疲累?醫師戴定恩就指出,每天都覺得好累好想睡,可能是缺少維生素B群,並列出缺乏維生素B群的9大症狀,建議可以多攝取五穀雜糧類、肉類、蔬果類...
【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肩頸疼痛近20年,半夜常痛醒,六旬婦女要躺下來睡覺就先怕。臺中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唐宗詠以再生注射療法讓病人重拾安穩入眠的生...
有1名60歲且體重約為70公斤的婦人,過去曾在半年內暴瘦10公斤,被不少親朋好友大讚瘦身有成。不過,家人後來發現,儘管婦人身材明顯纖細許多,但發覺她的氣色不佳,於是她便就醫接受健檢。結果,醫師驚見婦人的眼白呈現淡黃色後,馬上替她安排進一步檢查,原來她其實罹患了胰臟癌2期。
掃墓時會準備一些祭祖的食物,以表誠意,而「潤餅」也常是民眾的選擇之一,不過一份的熱量都約在300到500大卡,因此國民健康署提供潤餅DIY的5大原則,讓民眾能夠吃得美味又健康。粽子有南北之分外,其實「...
[周刊王CTWANT] 這起駭人病例最近在期刊《國際外科病例報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公開,受害老翁疑似在整理花圃時讓帶有引發氣性壞疽(Gas gangrene)病菌的蟲子,碰觸到他罹患銀屑病(又稱牛皮癬)的患處,或不慎被沾染細菌的鐵絲網割傷而遭到感染。老翁遭感...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日前,1名57歲婦人就醫詢問:「醫師,為什麼我常常會突然覺得很躁熱,舌頭也麻麻的?」婦人原以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進行性荷爾蒙檢測後,卻發現其女性荷爾蒙數值相當低。醫師判斷應該是進入更年期後,荷爾蒙過低影響神經系統,才有舌頭麻刺的問題,給予荷爾蒙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 更年期不等於停經 而女性過渡到停經前這段時間 隨著年齡增長,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女性開始邁入「更年期」的階段,只是女性對於更年期會產生哪些症狀未必了解,甚至以為更年期等同於「停經」。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更年期指的是女性過渡到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此不會等到停經才有更年期症狀。 更年期是女性必經的人生階段,發生在女性「停經前」的一段時間,因性荷爾蒙分泌過程震盪,所以可能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身體各器官、系統都可能發生變化,像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皮膚系統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經的定義指的是連續1年沒有月經。 該如何察覺自己是否進入更年期?蘇聖傑表示,「年齡」與「症狀」是判斷重點。一般更年期約在40至45歲出現徵兆,持續4至7年不等。而性荷
[NOWnews今日新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3月20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改為符合新冠併發症中重症條件的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
東洋 (4105-TW) 今 (28) 日召開法說,展望今年,總經理侯靜蘭表示,今年將會上市兩款重症領域用藥、含佐劑的流感疫苗將於第四季有營收貢獻,以及 2-3 筆里程碑金入帳,有望推升全年營收維持 10% 成長,毛利率站穩 60% 之上。
60歲林女士因下背痛及左臀疼痛導致舉步維艱,起初至骨科診所就醫,被診斷為是脊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症狀,然而經過一年多的復健症狀仍然無法改善。前往長安醫院骨科求治,透過詳細的理學檢查及影像學檢查,才發現林女士患有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次發性髖關節退化,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隔天,林女士已可下床走路。骨科趙子鎔醫師表示,退化性髖關節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隨著時間和病程的進展,疼痛感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影響患者正常行走和日常活動。由於髖關節疼痛區域與脊椎坐骨神經痛部分重疊,因此往往造成診斷困難,無法針對病因對症下藥,這在學理上被稱為脊椎髖關節症候群(Hip-spine syndrome)。趙醫師細心詢問林女士的情況後,進行了詳盡的理學檢查,最終發現她患有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進而導致次發性髖關節退化。這意味著真正的病根不在脊椎,而是髖關節軟骨完全磨損所導致的疼痛,讓她的步伐變得十分艱難、走路就痛,困擾林女士長達一年多的下背痛的病根終於水落石出。經過詳細的診斷後,因林女士的症狀無法透過藥物或復健有效治療,因此決定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術後隔天林女士就能夠下床走路,不再感到下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