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立法爭議引爆示威 外媒:親中政黨欲削弱新總統權力

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試圖強行通過極具爭議的法案,外媒也頗為關注。《日經亞洲》指出,這些法案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並實際掌控巨額的基礎建設經費,有立委質疑可能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美國《時代》雜誌更直指,這是「親中政黨欲削弱新總統權力」。

《彭博新聞》則指出,這些法案可能成為在野黨綁住賴政府手腳的工具,且可能損害他的施政能力,包括無法推動軍隊升級,更難藉由加強國防來對抗中國。

藍白立法爭議不僅讓賴總統可能難以順利推動施政計畫,也引發律師界、學術界的尖銳批評,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兩位前處長。

綜合《日經亞洲》與《彭博新聞》,爭議重點如下:

藍白提出的法案為何爭議這麼大?

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提出4項法案,包括將「藐視國會罪」納入刑法、強制總統在立法院接受立委「即時問答」、提撥可能高達新台幣2兆餘元的花東建設法案。由於法案未經過適當研議,且選擇以舉手表決,都引發強烈爭議。

立法院24日續審爭議法案,民進黨在議場內抗議。陳祖傑攝
立法院24日續審爭議法案,民進黨在議場內抗議。陳祖傑攝

在野黨希望立法院有權要求政府官員、軍隊、民間機構和個人提供證詞和文件以協助調查,不遵守規定的個人或實體可能被處最高 10萬元罰款。拒絕回答問題的官員可能面臨最高20萬元罰款,被發現說謊者可能被罰款或判刑1年。

全國律師聯合會18日發布聲明表示,相關法案「未經實質討論,更未有實質審查,即強行進入院會表決,...不僅斲傷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根本,亦違背民主憲政及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本會表達最嚴正的譴責」。

AIT兩位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和楊甦棣(Stephen Young)等30位國際學者20日也召開記者會,並發表連署聲明,指藍白所提法案已超越國際各憲政民主國家的規範,顛覆法治理念,包括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報告並接受即問即答,並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都違反台灣憲政架構與立法精神,也超越其他憲政民主國家的立法權限,尤其是政府官員只要反質詢即有可能被關。

28位國際學者20日發表連署聲明,關切國民黨與民眾黨提案的國會改革,左1為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李佳穎攝
28位國際學者20日發表連署聲明,關切國民黨與民眾黨提案的國會改革,左1為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李佳穎攝

除此之外,爭議法案包括命令將新台幣上兆元的政府經費用於建造環台高鐵、花東快速公路及國道6號東延至花蓮,踰越立法權且未徵詢公共意見或進行環境評估,也引發外界擔憂。

《日經》引述民進黨立委吳沛憶指出,她看過某版本的法案顯示,這些超大型建設計畫會引進「主權基金」作為經費來源之一,恐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她表示,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本月稍早訪問中國後不久就提出這些法案,令人「很難不懷疑鬧劇背後是否有外國勢力」。

這將如何影響賴清德政府?

賴清德雖在1月大選中當選總統,但民進黨失去國會絕對多數,國會分裂可能令台灣施政困難重重。

目前定居台北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向《彭博新聞》表示,藍白陣營「試圖削弱政府有效治理的能力」。他指出,在野黨「以驚人速度推動這些爭議法案,缺乏有意義的公眾或國會討論,引發人們對國會擴權的擔憂」。

立法院24日續審國會改革法案,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立法院外抗議。廖瑞祥攝
立法院24日續審國會改革法案,經濟民主連合等團體立法院外抗議。廖瑞祥攝

時代》雜誌更在標題直指,台灣爆發示威,因為「親中政黨欲削弱新總統權力」。

政治大學政治學學者南樂(Lev Nachman)則向《日經》指出,立法院不僅會讓賴清德無法推動任何政策計畫,也可能推翻前總統蔡英文過去8年達成的政績。

南樂也指出,若這些爭議法案完成立法,「很可能(有立委)試圖迫害讓國民黨苦惱的民進黨官員」,「國民黨和民眾黨可能有權力訊問他們想訊問的任何人」。

5月21日深夜民眾聚集立法院濟南路上。廖瑞祥攝
5月21日深夜民眾聚集立法院濟南路上。廖瑞祥攝

台灣抵禦中國威脅的政策將如何受影響?

立法院的分裂,可能嚴重損害台灣對抗中國介入與脅迫的自我防禦。

《日經》指出,前總統馬英九4月訪中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返台後就呼籲藍白應合作推動《反滲透法》修法。該法旨在限制中國干預台灣政治和選舉。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直指,自立法院本會期一開始,國民黨即一直有意推動鬆綁台灣的國安法規。他提案規定「立委赴中應納管」,也遭在野黨立委封殺。

《彭博新聞》也指出,兩岸關係與國防依《憲法》屬於總統職權。立法院若要求總統即時問答,並以列入《刑法》的國會藐視罪要求他提供某些資訊,可能讓立法院在兩岸政策上享有更大的權力,恐有損總統職權,因此批評者認為有違憲之虞。

2024年5月21日,立法院外青島東路上的抗議民眾。陳品佑攝
2024年5月21日,立法院外青島東路上的抗議民眾。陳品佑攝

在野黨若強勢通過法案,總統可如何因應?

《彭博新聞》指,總統可要求由15位大法官組成的憲法法庭釋憲,若憲法法庭認定這些法律違憲,它們就立即失效。但聲請釋憲須在立法完成後才能提出,而憲法法庭釋憲向來緩慢,這表示立法後,賴清德政府恐先面臨立法院的調查。

此外,總統也可以罕見地拒絕簽署法案。在台灣,總統對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沒有否決權,但法案通過後仍須經由總統簽署才能生效。若他堅持不簽署,可能須由憲法法庭裁決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總統還有一項殺手鐧,就是尋求解散國會。民進黨立委可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動議,讓行政院長下台,然後行政院長便可要求總統解散國會。但此舉將使民進黨與賴清德付出慘重的政治代價,除了將犧牲行政院長,可能也將引起民憤。

無論如何,台灣人民都要付出代價。東華大學訪問學者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向《日經》表示:「在野黨強力試圖擴權,將耗損原本可用於解決民生、能源和國防改革的能量。這些都是台灣亟須的改革。」

更多太報報導
美英日等8國駐台代表發聯合聲明 籲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中國解放軍對台軍演 反軍演護民主!民進黨團籲朝野共同嚴正譴責
524反國會濫權抗議將登場!醫護自發設醫療站 台大名醫施景中:別讓現場變梨泰院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