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若不合 難逃歷史責任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選登記日逼近,藍白整合始終無解,在野陣營支持者漸感不耐,如再不盡早促成,勢必加大在野各方的情緒矛盾,整合的成本大增,屆時就算整合成功也是口合心不合,豈能齊心完成政黨輪替於2024一役?

綜觀近日各方大選民調,莫不呈現賴一枝獨秀,在野分開選慘敗可期,如此考前大洩題的民調解答,藍、白雙方卻未見心動,顯然仍是各有盤算。藍方占有時間壓力與政治勢力量體差距的絕對優勢,開始呈現老大心態;白方則是對於整合後仍落選的恐懼,遠遠大於勝選的渴望,導致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然而雙方高層的狹隘政治利益,如果脫離下架綠營政黨輪替的多數民意基礎,各自逐利而分,屆時當前民調所呈現的優勢將不復存在,賴與在野各方的差距將持續拉大,最終迎來賴清德得票超過5成、立院過半的結局。藍、白高層切勿小覷,親手造成選後一大兩小的政黨形勢常態化。

回顧歷史,腐敗無能的清廷引發百姓反抗,太平天國、捻軍遂揭竿而起。兩軍各擅勝場,捻軍一度兵臨京師,逼得北京宣布戒嚴;太平軍更是兵鋒所至清軍潰逃,攻下南京樹立南北對峙局面。太平軍和捻軍在清軍反擊下也曾一度合作,捻軍領導人張樂行受封太平天國的沃王,大有在野整合推翻滿清中央執政之勢。

最終兩軍均遭清廷剿滅,究其原因,無非是兩軍合作流於表面,捻軍不受節制,各打各的,內部出現割據派與北上派的路線之爭;太平軍排外自絕於鄉紳地方勢力,且內訌嚴重,加速滅亡。

上述兩軍的敗亡史,足可作為藍、白陣營雙方在整合前後的行事借鑒,尤其雙方陣營各自開始浮現上述的徵候。試問,如果腐敗無能的清廷猶能撲滅民意的怒火,難保民進黨不會重演清廷敗部復活、繼續獨裁執政的黑歷史。藍、白相關當事人焉能逃避沉重的歷史責任?

藍白兩黨如欲成就政黨輪替目標,只要是在合憲合法的範疇之內,不論是不分區立委席次包裹以換取支持組成穩定內閣,必要時,副總統兼任閣揆,無須拘泥於未有前例,更不應拘泥於計算席次的一城一地得失的小局,將目光放向政黨輪替後形式上實現聯合政府的大局。

柯文哲語帶模糊地向深藍喊話「放心,最後一定會合」,隨後民眾黨發言系統就放話藍白「比民調,輸的退選」,勢必引來聽者有心的不適聯想,但至少都還在藍白合的範疇內,爭取應有的權益,應予高度諒解。

不過,倘雙方仍緊抱狹隘的政黨利益,放任一切以自身政黨利益最大化的本位主義充斥,將主流民意擺在政黨利益之後,則可斷言,昨日的太平天國與捻軍,將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明天。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