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兩黨失去大選議題主導權 柯文哲真能成為選民的「保險方案」?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 (資深媒體人、政論節目主持人、台灣大學法學博士)

距離2024年11月美國大選還有超過一年,目前最熱門的議題除了川普和拜登極有可能再戰一回合之外,美國政壇與媒體都在密切關注第三個政治組織「No Labels」對大選可能帶來的衝擊。

顧名思義,「無標籤黨(No labels)」標榜的是跨黨派的組織,目前正積極募款,目標7000萬美元,不排除推出2024年的第三組總統候選人,而且喊出正負總統搭檔將會是兩黨各一的組合,此舉無非是希望召喚對傳統共和、民主兩黨不滿的選民。無標籤黨對外打出的宣傳口號是「兩黨團結票(Unity Ticket),作為對兩大黨都投不下去、厭倦左右派互鬥的第三種「保險方案(insurance plan)」選項。

雖在台灣政治新聞中鮮少被提及,但「無標籤黨」卻已成為美國眾議院中動見觀瞻的角色。眾議院中,有一個由兩黨議員同等人數組成的「「問題解決者核心小組(The Problem Solvers Caucus)」,類似台灣國會中的跨黨派協商小組的概念,所有重要法案幾乎都必須先經過小組投票過關,連小組主席都是民主與共和黨各派一位聯席擔當。無標籤的第三勢力影響力甚至擴及參議院,目前喊水會結凍的成員,便是來和拜登同為民主黨的西維珍尼亞州的資深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也是目前在無標籤組織中呼聲最高的總統參選人。

因此美國媒體分析,拜登爭取連任的最大芒刺,恐怕不是共和黨的川普,而是光譜類似但更偏中間立場的無標籤黨,如果拉走的民主黨支持者的票再多一點,拜登危機變數就越趨增加。第三勢力在目前美國堅固的兩黨政治中,很難在總統大選中當選,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扮演著「讓某人無法當選」的關鍵角色,親民主黨媒體稱無標籤黨像是2024選戰中的「搗亂者(spoiler)」,來亂的!因為殷鑑不遠,2016年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輸給川普的真正原因,便是眾多的小黨推出的候選人,在關鍵搖擺州吸走太多選票。

反觀台灣,柯文哲是否也是大選中的「spoiler」?

儘管不少頭腦清楚的年長選民,聽得懂柯文哲的口無遮攔式的大鳴大放是由諸多錯誤資料組合而來,也持續反映在他60歲以上的支持度低迷上。但根據《網路溫度計》的統計,柯文哲已經連續幾周蟬聯政治人物聲量第一名,即使綠營猛批厭女形象,本周(8/1~7)柯的中立聲量還是大於負面聲量。同一時間,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和國民黨侯友宜,分別排名第三、第四,網路上討論的聲量篇數,都不到柯文哲的一半。

柯文哲是否將成為2024總統大選中的「spoiler」?(圖/資料照)
柯文哲是否將成為2024總統大選中的「spoiler」?(圖/資料照)

這現象反映出選戰史無前例地的弔詭現象,選舉經驗老道的國、民兩大黨,在目前為止的選戰中竟完全失去議題主導權!偏綠政論節目、民進黨發言體系、空軍側翼,忙著猛打民眾黨空姐舞團物化女性、投給柯台灣才會完蛋;府院系統不厭其煩的端出數據辯護前瞻預算錢真的沒亂花、南部百姓一點都不慘等等。而藍營至今還陷入是否藍白合、郭柯合、黨內互打的泥沼裡,侯友宜的競辦看不到任何新政策的推出,立委小雞們只好打蛇隨棍上,跟著柯文哲拋出的議題來打綠,導致侯友宜完全被邊緣化。

所有的大選議題圍繞著一個第三黨參選人柯文哲,此態勢若持續成為常態,對藍綠兩黨真正的威脅才正要來臨。對民進黨而言的,最大威脅是立委席次的縮減。

民眾黨和美國的無標籤黨的競選路線雷同,都打出兩黨惡鬥外的第三選擇,台灣也和美國政治生態類似,第三黨從未在總統大選勝出過,這點柯文哲心知肚明。柯文哲持續擔當「打綠先鋒」,一方面要擴大「討厭民進黨」的票源;另一方面,刻意猛酸綠營「新潮流」的主因,除了以前北農鬥爭和柯市府時期的舊怨外,目的更希望操作中間偏綠選民,對總統票和政黨票可能的「分裂投票」意象。普羅大眾根本不明白、也沒那麼在乎所謂「新潮流」的具體意義或成員,但卻容易被灌輸「賴清德團隊=新潮流」的刻板印象。總統票投賴的人,就有可能產生制衡心態,將政黨票投給另一政黨,期望以示監督。2020年民進黨政黨僅獲得約481萬票,與國民黨的472萬票只差不到10萬票,在不分區34席中,藍綠各佔13席。民眾黨拿到約159萬票、5席不分區,民進黨分析,部分支持者確實分裂投票,將政黨票給了小黨。

在2024柯文哲當母雞的態勢下,版圖如何改變值得關注。另一方面,對國民黨而言,同樣面臨「分裂投票」危機。

若侯友宜民調持續坐穩老三,泛藍支持者便將產生自發性棄保,將總統票流入更有可能與賴清德一搏的柯文哲身上,而情感上在區域立委持續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由此便可解釋,為何柯文哲在區域立委提名上處處與國民黨以禮相待,而藍營小雞們也不惜腳踏兩條船。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柯文哲無疑是2024大選中的搗亂者(spoiler)無誤,但其兩岸外交立場和政策說詞反覆,絕非「No labels」,在台灣政壇,而比較像「All labels」。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觀察/「要台海和平 就不惜動武!」麻生太郎理論真的適用台灣嗎?
觀察/侯友宜弱勢雲林不挺 地方派系聯合郭台銘與黨中央博弈
觀察/灰犀牛來了!賴清德「訪美見賀錦麗」的壓力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