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大咖齊聚施明德新書發表會!陳菊回顧美麗島事件:台灣應有更多包容

立法院今(23)日舉行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我只帶來信心》 新書發表會,監察院長陳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外交部長林佳龍、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等人均到場。陳菊表示,施明德在書中要傳達的,是台灣社會能否有更多的包容?她並感嘆,不能理解,台灣社會為什麼會彼此敵視、老死不相往來?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嘉君表示,施明德一生跌宕起伏,「我只帶來信心」一句話可以體現他奇特的一生。施明德經歷多次牢獄之災,1990年踏出牢房時,曾說「忍耐是不夠的,必須寬恕」,從此他為了國家、這個社會展開邁向未來的旅程。

<cite>立法院23日舉行施明德《我只帶來信心》 新書發表會,監察院長陳菊(右六)、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右八)等藍綠人士出席。(陳昱凱攝)</cite>
立法院23日舉行施明德《我只帶來信心》 新書發表會,監察院長陳菊(右六)、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右八)等藍綠人士出席。(陳昱凱攝)

陳嘉君提到,1990年11月,美國國會邀請施明德見證他25年的苦難,那時候他向這個世界傳遞的訊息卻是「我只帶來信心」,這讓自己想起,施明德在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陳述庭對審判長講的第一句話,「我剛才從座位上站起來到這裡發言,感覺上似乎走過了比40年還要漫長的旅途。」

陳嘉君說,當時施明德39歲,體認到「我只帶來信心」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就像1980年施明德寫下的政治遺囑,結尾裡寫到「貢獻者不屬於今天,但是他會活在明天」,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在這本語錄裡面,找到施明德感人且非常可愛的一面。

<cite>陳嘉君(見圖)23日在發表會上提到,相信讀者會從書中找到施明德感人且可愛的一面。(資料照,陳昱凱攝)</cite>
陳嘉君(見圖)23日在發表會上提到,相信讀者會從書中找到施明德感人且可愛的一面。(資料照,陳昱凱攝)

陳菊致詞時指出,美麗島事件發生在戒嚴年代,她跟施明德都是在《懲治叛亂條例》唯一死刑的情況下接受審判,施明德在法庭時站在她的前面,至今仍歷歷在目;而施明德出獄時就住在她跟她弟弟住家的頂樓,當時施明德認為光是忍耐是不夠的,台灣社會需要有更多的寬恕。

陳菊說,這代表施明德一生受盡苦難、折磨,但他一直有更多的寬容,期待追求的社會可以容納不同的意見,欣賞彼此的不同,因此施明德在過程中做了很多和解,對目標從來沒有放棄。而這本書要傳達的是,「台灣社會能不能有更多和解,理性對話、互相包容,大家可以有不同,但對社會公平正義、美好追求應該是相同的。」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