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民俗文化密碼裏的節氣故事/張勇

——讀三耳秀才《我們的節氣》有感

張勇

當下市場上以節氣時令為主題的童書很多,記得有位知名作家說,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寫?我們來看三耳秀才怎樣來寫節氣的——以立春為例,這是他們旅行的第一站,在五更涵書齋裏,三耳秀才給兩個熊孩子講的牛就給姐弟兩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牛最初不是用來耕田的,是用來祭祀的;牢剛開始是關牛的,也不是現在用來關人的;從“鞭打春牛”習俗,再到古代皇帝的“耕耤禮”“一畝三分地”“三推三返”,寫得一波三折,非常適合少年兒童的心性心理和好奇心,是一場生動活潑的節氣課,少年兒童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對節氣的認知和學習,讀起來生趣盎然,絲毫不覺得枯燥乏味。

讀三耳秀才《我們的節氣》,猶如置身於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中;品三耳秀才“節氣趣故事”,仿佛徜徉在五彩斑斕、春意盎然的民俗文化園裏;悟獨具特色的二十四節氣,好像又回到農耕文明時代、回到生命的初始點。

我們跟著作家,小步慢走,感受立春、雨水、驚蟄、春風、清明和穀雨……農事、農村和民俗與時令節氣息息相關,猶如我們的左右手,一呼一應,前後照應,有因有果,皆是美好的相約相遇,又是物我守望、心靈高度契合之神奇感悟,更是與美妙碰撞出耀目火花的瞬間律動。

《我們的節氣》這本童書共四個大篇章和二十四小節組成,和春夏秋冬相對應,又和二十四節氣相迎合,這難道不是另外的一種浪漫和詩意?這難道不是自然和人文的奇妙結合?這難道不是儒釋道哲學思想等先賢哲人探天問地孜孜以求的真諦?

是的,回想先民的生存、生活和風雨、晴雷、寒暑、幹濕等大自然的關係如此之親密,如果看作是父母與兒女的關係一點也不誇張,反倒覺得妥帖極了,舒服極了,這也詮釋了節氣的密碼,更驗證了農事活動的千年規律,這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農耕文化史,刻錄了一個民族精神的演進,永久性地注入了民族的基因中,成為生生不息的自強生命動力源,也是華夏文明最牢固的精神文化紐帶。

這本書以三耳秀才作為家長代入故事,作為節氣作家、非遺傳承人的三耳秀才一家三口,充滿了節氣感、時令感,同時幽默風趣的三耳秀才也是個十足的老小孩,自稱“講節氣,就得意,四季流轉天地氣”;把“小作家留痕,大作家留名,作家就是贏家”作為座右銘,這樣的筆法,顯得迂徐婉轉、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和生活感,姐姐趙小燕、弟弟李大力,加上這姐弟兩人的朋友孫湉湉、錢壯壯,三耳秀才形象生動地稱趙小燕“春神句芒”、錢壯壯“夏神祝融”、孫湉湉“秋神蓐收”、李大力“冬神禺強”,把“趙錢孫李”這幾個人物意象化,讀者自有會意,卻又不點破,這種化抽象為具體的意象化手法,顯得親切有趣,可見其匠心獨具之所在。

這樣深奧複雜的精神內涵、文化意蘊,作家卻從日常的生活入手,以少年兒童的視角審視,用生動形象的故事為載體,隨著二十四節氣的轉換,移步換景美輪美奐,精彩極了,無以復加。假設我們回到少年,和這樣的一群少年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徜徉往返、樂其不疲,該是一副多麼怡然自得的溫馨畫面,在這樣的氛圍中,無形之中自有一股民族民俗文化的感情情愫貫穿其中,熠熠閃光,閃耀在盛開的民俗文化的枝頭,顯得無比的自豪。

《我們的節氣》給小小少年一場有聲有色的中國時間哲學課蒙上了一層浪漫瑰麗的色彩,嬉戲於阡陌地頭、藍天物候間,忘情於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節氣輪回中,沉醉不知歸路,這是一幅怎樣的二十四節氣清明上河圖!

這樣來閱讀這部充滿童稚童趣的節氣故事書,想起來就不由地衷心感喟先民從事農業農耕和農事的偉大和神奇,這種偉大和神奇來源於最樸素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實在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問題,這是藏在民俗文化密碼裏的節氣故事,更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