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壽司X角落小夥伴14款扭蛋必收!漢堡排帆立貝7款盛夏特選新品登場

文/景點+ Rhoda整理報導

 

超萌可愛的角落小夥伴現身藏壽司!藏壽司自6月7日起推出角落小夥伴海洋系列扭蛋,三大系列共有14款特殊造型,6月17日及7月1日還加碼推出兩波滿額贈活動,包含海底大探險的「托特袋」和清爽透亮的「透明玻璃圓盤」,消費滿額免費帶回家!同步登場7款清爽海味料理「盛夏特選」,其中包括「鹿兒島產稻燒鰹魚」及「香檸岩鹽北海道帆立貝」等新品開吃!

「角落小夥伴」14款海洋系列限定扭蛋出沒藏壽司!(圖/藏壽司,以下同)

藏壽司攜手人氣療癒系角色「角落小夥伴」,一系列限定扭蛋共14款,這次採用滿滿夏季氣息的「海洋系列」,角落小夥伴換上一身沁涼勁裝,上演夏季變裝秀!

6款「立體公仔吊飾」,包括變裝海獺的「炸豬排」、裝扮成企鵝的「貓」、變身海豚的「企鵝?」、化身海豹的「白熊」,還有成為鯨鯊的「蜥蜴」,外加稀有特賞美人魚「白熊」,軟萌慵懶的姿態展現療癒魅力。

 

5+1 款夏季變裝「立體公仔吊飾」。

除此之外,還有號召所有角落小夥伴大集合的「徽章磁鐵」,有的調皮玩起疊疊樂、有的聚在一起聊天談心,還有海洋小夥伴圍繞取暖不孤單。

4 款徽章磁鐵。

而在「造型橡皮擦」中,角落小夥伴則穿上美人魚的閃亮衣裳,更加碼小小夥伴一同助陣,炸豬排與好友炸蝦尾親密貼貼的模樣更是深深擄獲人心!

4 款美人魚款「造型橡皮擦」。

藏壽司更加碼推出兩波滿額贈活動,凡在全台店鋪單筆消費滿1,200元,並完成指定社群任務就可以馬上帶回家!

 

第一波滿額贈自 6月17日起開跑,「角落小夥伴限量托特袋」以湛藍海洋為背景,角色化身為海洋探險家,與小丑魚、海龜、花園鰻、水母等海底生物一同遨遊,萌翻版面!托特袋容量適中,可以放置零食、文具或小型雜物,實用性滿分。

 

角落小夥伴限量托特袋。

第二波「角落小夥伴限量透明玻璃圓盤」自7月1日起開換,可愛角色再次變裝齊聚,透明玻璃外觀瞬間為餐桌帶來夏日的涼爽氣息,拿來盛裝下午茶小點恰好適合!

 

兩款限量滿額贈好禮全台限量各16,500個,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角落小夥伴限量透明玻璃圓盤。

此外,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夏季,藏壽司自 6月12日起推出7款清爽海味組合的「盛夏特選」。

 

6月12日起推出7款「盛夏特選」滿足壽司控夏日食慾。

「香檸岩鹽北海道帆立貝」,嚴選來自北海道的帆立貝,撒上喜馬拉雅產的玫瑰鹽與清新的香檸風味點綴,清新爽口更顯美味,炎炎夏日來上一品超滿足。

 

香檸岩鹽北海道帆立貝。

同樣具有滿滿東洋風味的還有「鹿兒島產稻燒鰹魚」嚴選日本鹿兒島縣伊佐市特有的稻草窯燒烤製而成,賦予鰹魚獨特的煙燻香氣與鹹香滋味,為味蕾帶來層次豐富的享受。

鹿兒島產稻燒鰹魚。

而隨著漢堡排在台灣掀起狂熱旋風,藏壽司也全新推出日式風味的「漢堡排」,厚實多汁的漢堡排刷上照燒醬汁,鮮美肉香搭配爽口美乃滋,創造出令人吮指的美味!

將飽滿的漢堡排淋上照燒醬汁,搭配爽口的日本美乃滋,創造出令人吮指的美味!

「香焙胡麻醬油鮪魚」,藏壽司精選招牌熟成鮪魚,搭配香焙芝麻特調的醬料,胡麻的香氣濃郁醇厚與鮪魚相互融合,為味蕾帶來豐富多元的奢華享受。

 

香焙胡麻醬油鮪魚。

同樣豪爽的還有「花枝豪華雙重奏」,Q 彈花枝搭配海膽與粒粒飽滿的鮭魚卵,一盤就能滿足兩種豪華的味覺饗宴。

 

花枝豪華雙重奏。

此外,經典回歸的「山藥泥鮪魚軍艦」勾起藏友們記憶中經典美味,鮪魚搭配綿密的山藥泥,絕佳的口感絕對讓藏友們意猶未盡再點一盤。

山藥泥鮪魚軍艦。

炙烤明太子鮭魚。

最後當然還有藏友們最愛的「炙烤明太子鮭魚」也同步推薦!藏壽司夏季限定單品多連發,多款美味壽司,讓壽司控們感受令人驚豔的夏日美味饗宴!

 

【Info】

藏壽司x角落小夥伴限量托特袋活動方式

Facebook

①活動期間:6/17 起

②當日單筆消費滿 1,200 元按讚藏壽司官方 Facebook 粉絲專頁以及加入 LINE 好友,至櫃台出示畫面+發票,經店員確認後掃描專屬 QR CODE 領取滿額贈禮物劵,並依指示操作/核銷,成功後即可獲贈「角落小夥伴限量托特袋」一個

③全台店鋪共 16,500 個。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藏壽司x角落小夥伴限量透明玻璃圓盤活動方式

Instagram

①活動期間:7/1 起

②當日單筆消費滿 1,200 元追蹤藏壽司官方 Instagram 以及加入 LINE 好友,至櫃台出示畫面+發票,經店員確認後掃描專屬 QR CODE 領取滿額贈禮物劵,並依指示操作/核銷,成功後即可獲贈「角落小夥伴限量透明玻璃圓盤」ㄧ個

③全台店鋪共 16,500 個。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辻利茶舗聯名潮流咖啡廳!宇治焙茶昭和布丁黑糖冰沙4新品必吃 

https://www.mook.com.tw/article/3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