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修禪院 大隱於市的巽方砲臺

位於修禪院內的巽方砲臺,即使老東區人也鮮有人知。(記者陳俊文攝)
位於修禪院內的巽方砲臺,即使老東區人也鮮有人知。(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面對即將來臨的選舉,別人忙著跑攤,市議員參選人陳金鐘卻忙著穿街走巷找文史、當文青。最近開始發表「金鐘講」系列,介紹東區鮮為人知的文史古蹟,比如連很多老東區都不知道的巽方砲臺。

陳金鐘表示,來台南觀光的旅客都只知道中西區是府城文物古蹟的蛋黃,卻不知蛋白也有很多可看之處。比如東區就有很多全國第一,包括第一所中學長榮中學、第一間教會、第一所神學院等。

位於禪院內之故,巽方砲臺內部被打掃的非常乾淨。(記者陳俊文攝)
位於禪院內之故,巽方砲臺內部被打掃的非常乾淨。(記者陳俊文攝)

被他比喻為「大隱於市」的市定古蹟巽方砲臺,一直鮮為人知,它藏身於光華街幽靜巷弄內的修禪院內,由於背對著巷道,外表只露出半截咾咕石建物,來來往往的民眾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據陳金鐘考證,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張丙事件後,台灣府增設兩座銃樓,增強防禦,其中一座位於府城東門城東南方的外城之上,因屬八卦中的巽方,故稱巽方砲臺,是目前少數僅存的城牆內陸砲臺。

巽方砲臺右窗仍留有銃樓字樣,“銃”指的就是大砲。(記者陳俊文攝)
巽方砲臺右窗仍留有銃樓字樣,“銃”指的就是大砲。(記者陳俊文攝)

光復後,砲臺所在為修禪院所用,變成禪院的一部分。其上仍留有「巽方靖鎮」四個大字,兩邊有「道光丙申季夏新建」字樣。但下面還有一塊修禪院石牌,應是近代所增補。其右門上方有「洗心」兩字,左方應是「革面」的對應,但今已不見。右邊石窗上方有「銃樓」兩字,左邊卻是「古蹟」,應也是後人所加。建物裡面空空蕩蕩,但清掃非常乾淨,保存十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