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擘雷驤追思會 女兒雷光夏:他沒有遺憾

雷驤追思會上,大女兒雷光夏分享與父親相處最後時光。廖瑞祥攝
雷驤追思會上,大女兒雷光夏分享與父親相處最後時光。廖瑞祥攝


藝術家雷驤今年5月辭世,享壽85歲,今日(6/23)在二殯舉行追思會,好友、文化部長李遠以及作家廖玉蕙、傅月庵等好友和學生齊聚,分享與雷驤珍貴友誼,女兒雷光夏分享與父親最後相處時光,相信父親想把這輩子沒有遺憾的感受傳給大家。

李遠表示,雷驤是個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藝術家,深刻影響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文化部為表彰其一生跨界文學、美術與電影,讓文化扎根於生活、美學回歸於日常,對臺灣各藝文領域皆有深遠的影響,今日致贈總統褒揚令。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文化部長李遠參加。廖瑞祥攝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文化部長李遠參加。廖瑞祥攝

追思會上,雷驤的大女兒、知名音樂人雷光夏回憶父親離開前,有天下午,父親似乎想傳遞著心中雖有不捨,但也想向母親和她們姊妹傳達「我是沒有遺憾離開」的心情。

雷光夏說,她相信父親一樣想把這樣沒有遺憾過完一生的感受傳給大家,所以特別以父親雷驤最愛的一首歌「人生的禮物」紀念父親,也傳遞給所有陪伴父親看見落日美麗的朋友。

作家廖玉蕙回憶雷驤與他們一家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與兒子的下午3點之約,至今仍是兒子心中最珍貴的時光。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民眾在「來寫作業牆」上用文字與畫留下紀念。廖瑞祥攝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民眾在「來寫作業牆」上用文字與畫留下紀念。廖瑞祥攝

傅月庵則形容今天的追思會是雷驤的畢業典禮,畢業會有畢業旅行,所以雷驤「先去旅行了」。

傅月庵說,雷驤最怕「偉大」這兩個字,對於雷驤最好的形容應該是「自然」,他一輩子從來不說違心的話,也不限於意識形態的爭執,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用心地過每一天,這樣的精神也影響著身邊的所有人,開始學會如何與世界相處。

雷驤追思會給與會親友的手冊。廖瑞祥攝
雷驤追思會給與會親友的手冊。廖瑞祥攝
雷驤追思會給與會親友的手冊。廖瑞祥攝
雷驤追思會給與會親友的手冊。廖瑞祥攝

文山社大創校校長蔡傳暉、東美出版社總編也是雷驤的學生李靜宜都很懷念雷驤教課時光,說他總是充滿熱情、溫暖,讓他們這群「雷家班」學生遲遲不捨從老師的課堂畢業。

文化部表示,雷驤半世紀以來的創作生涯,兼具文學作者、插畫家與影像工作者的多重身分,畢生獲獎無數,包括金鼎獎、金爵獎、金鐘獎等各領域最高榮譽,2018年更榮獲臺北文化獎,全方位的創作成果,素為文化界推崇。

雷驤以敏銳細膩的觀察力,描繪個人、生活、家族、土地等生命記憶及時代歷史紀錄,文學作品包含小說、散文、隨筆等多達300萬字,並以散文集《悲情布拉姆斯》獲金鼎獎、小說集《矢之志》獲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在影像創作上,雷驤攝影作品從早期平面報刊的單幅靜照,到數位出版平台的連作實驗,從旁見證了影像媒材的時代變遷,其所製作的影集《映象之旅》、《大地之頌》、《作家身影》等更獲得金鐘獎肯定,亦與女兒知名音樂人雷光夏共同合作配樂工作,創作力豐沛多元。

文化部表示,在「全身文化人」的雷驤身上,無疑盡情體現了攝影、美術與文學的辯證與交融,其擅長以文字說故事,也透過影像訴說個人、家族記憶與時代歷史,同時親身致力人才培育,任教各地學校,將美學深耕臺灣,對藝術創作的執著與人文關懷的堅持令人動容。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民眾在「來寫作業牆」上用文字與畫留下紀念。廖瑞祥攝
作家、畫家雷驤追思會,民眾在「來寫作業牆」上用文字與畫留下紀念。廖瑞祥攝

【總統府褒揚令全文】

資深藝術家雷驤,高華恂達,卓犖不羈。髫幼隨親來臺,卒業臺北師範學校,為知名作家、畫家、攝影家、紀錄片導演暨電視節目製作人,洽聞瑋博,才氣橫溢。專擅小說、散文,兼及攝影、隨筆,首篇小說〈犬〉嶄露頭角,肇開筆耕不輟之職涯;尤以《矢之志》、《悲情布拉姆斯》等力作分獲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及金鼎獎等佳譽。其作品跨足影像紀實,描繪時代變遷軌跡,鋪敘生命記憶歷程;蘊含豐沛社會能量,體現深層人文關懷,覃思胸臆,細膩質樸;理趣詩彩,獨具匠心。復以《映象之旅》、《大地之頌》、《靈巧的手》及《作家身影》等經典屢獲金鐘獎稱揚。晚近迭赴各級學校授課,踐履藝術扎根宏旨,涵濡啟迪,棫樸流詠。曾獲頒金爵獎及臺北文化獎等殊榮。綜其生平,張拓國家多元文化視野,引領當世美學傳播風潮,遺緒遐範,永挹清芬。遽聞溘然殂殞,悼惜良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材彥之至意。

更多太報報導
啦啦隊女神洗菜變身野蠻女友 創作歌手認「愛到卡慘死」
《角頭》女星崩潰擠出兩坨肉 抽脂重塑鉛筆腿
賴銘偉開唱淚憶癌逝女友 「她陪我辛苦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