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雷驤深耕教育 樂在狹窄生活創造新世界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30日電)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雷驤29日逝世,享壽85歲。他不只創作能量豐沛,更長期於社區大學、大學授課,投入美學教育,回饋社會。他曾說,創作令他快樂,因為能在狹窄生活中創造一個世界。

雷驤在2020年接受國立台灣文學館影音採訪提及,在他完成首部小說「犬」後,先寄給好友七等生,七等生則轉寄給「文學季刊」並獲得刊載,這也因此成為雷驤踏入文壇的起點。雷驤的創作常取材自所見事物,更會隨身帶小冊子寫生、速寫日常風景。

出版人傅月庵曾被雷驤喻為「文學的知心」,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雷驤身分多重,會寫作、畫畫、攝影還能拍紀錄片,但也因為多才多藝,文學成就容易被忽略,雷驤最常見的創作形式就是一篇插畫搭配一篇文章,懇切而獨特地寫出他的經歷與回憶。

雷驤首度發表攝影作品也與七等生有關,七等生於1969年出版首部小說「僵局」時,初版封面影像便是出自雷驤。1970年代,雷驤在作家黃春明引薦下進入中視,並成為「哈哈樂園」節目團隊成員之一,就此開啟電視作品製作之路,曾編導影集「映像之旅」及「大地之頌」獲得電視金鐘獎。

「他不是口號式的喊愛台灣,但他從1960年代開始就拍下、畫下、寫下很多變化」傅月庵說,雷驤是不花俏的作家,但這個時代不吶喊、大聲呼叫就容易被忽略掉,但也凸顯雷驤質樸、實在的個人風格。

作家廖玉蕙長年來與一幫友人如版畫家何華仁、攝影家翁清賢等人共組「畫友會」,年紀稍長且擁有美術底子的雷驤被眾人稱呼為「畫友會校長」,她表示,雷驤自2016年大病後可見畫風變化,「出現非常多鮮豔的色彩,那場病反而讓他更振作。」眾人逢年過節會攜家帶眷相聚,親切的雷驤總能受到孩子們喜愛。

廖玉蕙分享,雷驤也長年投入美學教育,走動於不同學校、社區教導學生繪畫及攝影,雷驤深受學生喜愛,還曾有大批學生為他舉辦壽宴,她同為教育工作者也感到敬佩,「他早期是當小學老師,後來授課、服務社會,真的是很了不起且有教學魅力的教育者。」(編輯:戴光育)1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