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駕」危險程度不輸「酒駕」 藥師提醒:服用這些「風險藥物」後不宜開車

酒精會影響駕駛人的精神狀況,然而藥物同樣也會影響駕駛人精神,增加行車危險性。(圖片來源/freepik)

大家都知道「酒駕」的危害,酒駕也造成了無數個家庭的心碎,過去幾年在政府修法及大力取締下,全民意識提升,酒駕造成的傷害也逐年降低。

不過,民眾可能不知道的是,「藥駕」造成的交通危害比想像中還要大。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年全球交通安全狀況報告書統計,2016年全球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達135萬人,道路交通傷害是全球人口的第8大死因。由國人死因統計資料得知,因事故傷害死亡居國人死因第6位。

根據國內外文獻發現,鎮靜安眠藥、抗憂鬱劑與交通事故有明顯相關,除這3種藥物外,也提到眼藥水/膏、中樞性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和抗組織胺等藥物,除了醫師開立之處方藥外,非處方藥(OTC)也會影響駕駛能力。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根據《趨勢民意調查》發現多達3成5的駕駛,幾乎每週都會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酒精會影響駕駛人的精神狀況,使之無法安全駕車,但藥物同樣也會影響駕駛人精神,甚至還會影響到五官,同樣增加行車危險性。」

究竟服用哪些藥物後不宜開車上路?藥物對駕駛有什麼影響?還有哪些是民眾需要注意的事呢?

交通安全藥物分4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組主任鮑俊蓓先指出,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將藥物分類為4個風險等級,從0級「無風險」到3級「高風險」,以0級綠色、1級黃色、2級橙色、3級紅色標示。

一級風險(請小心,駕駛前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的藥物包括:

1. 降血壓藥物:導致的症狀為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倦怠、肌肉無力

2. 止痛藥:導致的症狀為頭昏眼花、疲勞

3. 可待因(<20mg):導致的症狀為焦慮、神經質、易怒

4. 止咳感冒藥:導致的症狀為嗜睡、頭暈、手腳無力、注意力不集中

二級風險(應非常小心,於駕駛需求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評估)的藥物包括:

1. 抗憂鬱藥:導致的症狀為嗜睡、焦慮、激動、幻覺、意識模糊

2. 麻醉劑:導致的症狀為感覺及運動障礙

3. 解痙藥:導致的症狀為視覺調節和行為障礙

4. 部分特定降血糖藥物:導致的症狀為疲倦、冒冷汗、頭暈

三級風險(危險!當服用此類藥品時勿駕駛車輛。於駕駛需求前,應先尋求專業醫療評估)的藥物包括:

1. 部分特定抗精神病藥:導致的症狀為嗜睡、視力模糊、頭痛、眩暈、噁心

2. 安眠藥及Z-藥物:導致的症狀為嗜睡

3. 部分特定抗焦慮藥:導致的症狀為嗜睡、困倦

4. 散瞳劑:導致的症狀為視力模糊、畏光

5. 部分特定肌肉鬆弛劑:導致的症狀為嗜睡、頭暈、手腳無力

鮑俊蓓也特別提到,局部麻醉劑對駕駛能力影響因給藥方式而異,常在牙科使用,需醫師評估,並提醒全身麻醉後、手術當天不要開車,駕駛能力恢復需由醫師評估。而部分特定抗焦慮藥應特別注意苯二氮平類藥物,是造成事故的司機最常服用的藥物之一,會因同時攝入酒精而影響增強,3級藥品包含 : nitrazepam(眠確當錠)及 brotizolam(戀多眠錠)等。

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將藥物分類為4個風險等級。(圖片來源/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職業駕駛、高齡長者駕駛應注意這些事

近年也發生過幾例嚴重藥駕事件,像是高雄某男子長期受失眠所苦,某日睡前忘記服用安眠藥,竟在上班開車出門前「補吃」,結果上路後突然睡著、直接衝撞並輾斃正在停等紅燈的無辜女騎士。

另一藥駕事件為新北某男子在住處服用安眠藥後,竟無照開車上路,行經某街道追撞騎士,使其不治身亡。黃金舜強調,從以上的案例可知「藥駕」的觀念並未在台灣民眾心中建立,而現實生活中,已有不少無辜民眾因藥駕而損失生命。 

鮑俊蓓提醒職業駕駛,上路前應預做行駛規劃避免疲勞駕駛,休息站中途可小睡、攝取咖啡因,根據職業駕駛人休息相關規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2條」:

1. 每日最多駕車時間不得超過11小時

2. 連續駕車4小時,至少應有30分鐘休息,休息時間如採分次實施者每次應不得少於15分鐘。

3. 最多連續駕車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且休息須一次休滿45分鐘。

至於高齡長者應定期接受評估更新駕照:

1. 職業駕駛 : 60歲以上,需依規定附相關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合格表,每一年審驗一次(安全規則第54條)。 

2. 一般駕駛 : 75歲以上,經體格檢查及認知功能測驗後每3年換發一次。

北市衛生局:盼中央制定藥物分級制度配套罰則

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表示,歐洲國家很早便落實藥駕觀念,法國衛生部十多年前就訂定藥物分級,並要求藥廠於產品外盒上清楚標示,藥師於發藥時也會仔細向民眾說明,特別是針對運輸業者,避免因為工作與作息使藥物副作用影響道路安全。

有鑑於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蕭勝煌表示,北市聯醫針對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制訂宣導,將藥品分成4級,從最危險的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等處方藥,到民眾最常接觸的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的藥水等分門別類製作教材,開始訓練種子藥師,並於台北市交通運輸部門、計程車服務站等進行宣講,希望能提升全民用藥識能。

陳彥元強調,藥物分級制度可先透過宣導,如果只有地方政府層級有法規還不夠完美,希望慢慢可以擴展到全國,中央制定配套罰則。

陳彥元(中)強調,藥物分級制度可先透過宣導,如果只有地方政府層級有法規還不夠完美,希望慢慢可以擴展到全國,中央制定配套罰則。(圖片來源/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蕭勝煌則提到,未來也將與台北市藥師公會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訓練更多台北市社區藥局甚至是全國各地的藥師,面對須長期駕駛交通工具的民眾領藥時,進行詳細專業的衛教,以避免藥物帶來的隱性傷害。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公托補助明年增至7000元 陳建仁:0到22歲由政府跟大家一起來栽培
食藥署檢出進口綠豆和黑芝麻殘留農藥「磷化氫」 160公噸全數退運
銀行開辦高資產客戶 兆豐銀暫列市場第二名 推出私人銀行業務瞄準中小企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