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編工藝不失傳 傳統+現代再展風華

項傳統工藝,除了自創品牌還建立了設計研究藺草的中心。開發出更貼近現代人需求的產品,得到國際賽大獎!成為「藺」類的台灣之光。

苑裡藺草編織在早期主要以生產草蓆及草帽為主,由於替代品的出現,讓藺草工藝沒落了40年,直到80年代,社區總體營造概念興起,透過社區的力量,建立了工坊平台,才讓藺草編織又重回工藝舞台 儘管過了花甲之年,社區做過編織的婦女們記憶猶新,手藝絲毫沒有退步,有了舞台,這群婆婆媽媽更成了教導後進最好的老師 。

藺草編織主要就是因為藺草強韌有彈性,編出來的東西耐用環保,但是藺草有多好?有多棒?口說無憑,為了讓大家更認識藺草是什麼?工坊還向公所要了一塊200公頃的地種植藺草,並成立生態中心記錄藺草生長。

工坊一開始朝傳統的編織,發現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需求,因此配合學校設計系開發新的產品,包括了藺草筆記、書籤、水果籃、紅酒袋,也結合皮革製作平板電腦的保護套,在102年還曾經結合聯大設計系,以「藺暖簾」得到日本無印良品的銅牌獎,成功在國際打出名號,得獎雖然高興,但是工藝師劉彩雲還是很擔心自己的編織技藝會後繼無人。

藺草編織手續繁雜,耗工費時,學生來體驗編織純粹是找素材或是覺得好玩,但在工藝師的眼裡,她們擔心的是未來技藝會失傳,兩種不同的心情在同樣的時空, 也希望能交叉出一點火花。(民視新聞邱俊超苗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