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岳觀點:脫歐入亞,英國要爭亞太新的「離岸平衡手」?

本(2017)年12月14日,日本與英國舉行了第三回的外交與防務首長共同會談(日英2+2會談),公布了二戰以來,雙方首份安保行動計畫,而在邁向下一階段「全球規模」戰略關係的同時,明(2018)年,英國的航空母艦極可能參與南海地區的共同軍事演習,加入日美所倡議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同盟中。在中國強勢崛起,美國逐漸轉變在亞太地區直接主導的角色時,英國積極「脫歐入亞」,是否要爭做本區域新的「離岸平衡手」,對於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恐將帶來新的變數。

「離岸平衡手」(offshore balancing)是當代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在其成名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所強調的概念。米爾斯海默認為,強權之間倘若彼此無法確認對方的真實意圖時,出於對自國安全利益的理性考量,將可能率先採取抵制的行動,由此他預判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中美間必將有一戰。

離岸平衡手做為強權國家間互動的戰略概念,米爾斯海默還進一步考量到「維持強權成本」的問題,由此既存的強權對於區域新興強權的崛起並不會直接的介入,而是會適時扶持該區域弱勢的一方,以平衡大國的崛起。美國在1980-1988年的兩伊(伊朗與伊拉克)戰爭期間,支持落敗的伊拉克就是離岸均衡最好的例子。

2017年12月14日,日本與英國外交與防衛首長在倫敦舉行「2+2會談」,左起: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英國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AP)
2017年12月14日,日本與英國外交與防衛首長在倫敦舉行「2+2會談」,左起: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英國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AP)

2017年12月14日,日本與英國外交與防衛首長在倫敦舉行「2+2會談」,左起: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英國外相強森(Boris Johnson)、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英國國防大臣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AP)

中國在廿一世紀「強國化、大國化」的趨勢相當明顯,嚴重擠壓周邊國家的生存安全。特別是在今(2017)年十九大的政治報告中,中國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而中國解放軍「繞島巡航」的常態化,也使得東海、台海與南海「三海不靖」,武統台灣的聲浪有加溫的跡象,在在使得西太平洋地區成為區域不穩定的因子。

在這一次日英2+2會談後所公布的共同聲明中,雙方除了強調海洋秩序的重要性,反對在東海與南海地區拉高緊張態勢的任何單方面行動外,日英雙方間不但要延續去(2016)年雙方空軍的共同演習,明年還要擴大到陸軍的演習,而英國的航空母艦也可能投入明年度印太地區的海上操演,同時雙方也將聯合開發可配備到最先進隱形戰鬥機F-35機型上新型空對空導彈(AAM),則是日本與美國以外國家聯合開發攻擊型武器的首例。英國在脫歐的同時,積極重返亞太地區,雖然英國「日不落國」的光彩不再,然而依照「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所公布的2017全球軍力排行榜(GFP),英國排名第六位、日本則是第七位(前五名分別是美、俄、中、印度與法國),英國的離岸之手,將是日本平衡中國「強國、強軍」發展的重要外援。

2017年12月14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與英國外相強森、國防大臣威廉森在倫敦舉行「2+2會談」(AP)
2017年12月14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與英國外相強森、國防大臣威廉森在倫敦舉行「2+2會談」(AP)

2017年12月14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與英國外相強森、國防大臣威廉森在倫敦舉行「2+2會談」(AP)

當代日本與英國之間的緊密聯繫,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的「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當時的戰略目標是抗衡逐漸壯大的俄國,以及分食在東亞地區(包括中國與韓半島)的共同利益。英國與日本間的同盟,支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包括1904年日俄戰爭的勝出,以及對華21條的提出,一般認為,日英間的同盟關係對此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雖然1920年代以後日英逐漸分道揚鑣,而英國的勢力也在二戰後逐漸退出亞太地區,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可視為英國在東亞最後一塊根據地的喪失,而只能以「大英國協」維持名義上的存在感。

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維基百科)
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維基百科)

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維基百科)

這一次日英雙方在東亞權力結構重組的過程中,選擇站在一起,不論是從歷史淵源上,或者從共同戰略利益的觀點來看,並不會太出乎人預料;尤其美國在川普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下,不再於第一線主導亞太秩序,英國搶做新的「離岸平衡手」,也不是太難想像的情景。

倘若日英準同盟關係逐漸成形,日美近期所倡議的印太戰略將出現新的發展。原本以日、美、印(度)、澳四國為核心的夥伴關係,將新增英國這一行為者,形成更為強而有力的圍堵網。近日蔡英文總統在接見AIT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時也首度提到,台灣是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自由民主國家,自然是「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的相關者,這一發言似乎顯示,蔡英文政府在歷經兩年多對北京政府的等待後,或將採取更為清晰的戰略選擇,特別是當中國頻頻在外交場域以及媒體上,不斷升高武統論調,兩岸關係的新情勢,料將受到區域情勢更大的束縛,這對台灣的整體利益是福是禍,恐怕是現階段兩岸決策者必須共同思考的議題。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部副主任

相關報導
北韓問題未解、貿易戰爭開打、反中浪潮高漲 中美關係2018年深陷危機
投誠北韓慘遭削皮、虐打和強迫性交 美國士兵詹金斯77歲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