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內戰釀逾185死、1800傷 蘇丹內戰為何而起?造成哪些影響?各國怎麼看?

蘇丹在4月15日爆發內戰,政府軍和準軍事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多次發生激烈衝突,聯合國估計截至17日止,已造成逾185人死亡、1800人受傷。國際間紛紛呼籲雙方盡速停火,避免傷亡繼續擴大。蘇丹內戰究竟為何而起?帶來哪些影響?各國又是如何看待?馬上一起了解。

蘇丹內戰持續多日仍未見停歇,首都喀土木喀土穆建築物受戰火波及,冒出黑煙。 圖/AP資料照
蘇丹內戰持續多日仍未見停歇,首都喀土木喀土穆建築物受戰火波及,冒出黑煙。 圖/AP資料照

蘇丹內戰的導火線是什麼?

地處非洲東北部的蘇丹,自1989年以來,長年受到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的獨裁專政統治,直到2019年4月11日軍政府發動政變,才迫使巴席爾結束長達30年的政權。之後交由過度政府治理,試圖走向民主化,2021年10月卻遭當時「主權委員會」主席柏罕(Abdel Fattah al-Burhan)發動政變奪權,以總統的身分領導國家至今。

柏罕與副手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共同領導蘇丹多年,然而柏罕曾承諾在2023年選舉過後,讓蘇丹回歸文人統治,並屬意由達加洛領導的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併入國家軍隊,引發達加洛不滿,兩人產生嚴重意見分歧,在互相爭奪權力數周未果後,15日清晨出現武裝衝突,雖無法確定是誰率先挑起爭端,然蘇丹緊張局勢卻因此一觸即發。

延伸閱讀》蘇丹軍頭鬧內亂,武裝衝突導致近百人喪命!導火線竟然是「這件事」

快速支援部隊是什麼?為何引起內戰?

引發紛爭的快速支援部隊,前身是民兵組織「金戈威德」,曾代表政府出征2003年的達爾富爾叛亂,身為指揮官的達加洛也因此受到柏罕青睞。2013年,蘇丹當局將該組織編列為「快速支援部隊」,作為邊防部隊使用,之後涉足多項國內外重要戰事,如葉門戰爭、喀土穆大屠殺等。

快速支援部隊並非正式國家軍隊,卻握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長期以來被視為國家不穩定的根源,這次更直接引爆內戰衝突。中東全球委員會(Middle East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研究員加法爾(Adel Abdel Ghafar)直指,快速支援部隊拒絕融入軍隊,「是因它知道這將會失去權力。」戰事爆發後,蘇丹外交部也表示,柏罕將宣布解散快速支援部隊,並視其為叛軍。

蘇丹內戰造成哪些影響?

兩軍多次在人口稠密區交火,並動用坦克、大砲等重型武器,造成全國逾185人死亡、1800人受傷,其中包括三名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工作人員因此身亡。首都喀土穆多處停水停電,當地民眾的存糧和飲用水日漸見底,卻不敢輕易離開住處,就怕無情砲火傷人;多家醫院的血液、靜脈注射液等醫療用品存量皆已耗盡。

不只蘇丹百姓受害,戰火也波及至國際。一架所屬沙烏地阿拉伯的飛機傳出遭襲擊,兩國航班因此停擺,埃及航空也宣布停飛蘇丹三天。美國一支外交人員車隊17日也在當地遇襲,所幸並未造成傷亡。

在聯合國協議之下,兩軍同意於16日下午開設人道走廊疏散傷者,卻遭民眾質疑該協議並未徹底執行。若戰爭持續下去,聯合國在當地進行的多項人道救援計畫將受到阻礙,恐讓1600多萬急需援助的民眾,處境更加艱難。此外,蘇丹原先預計7月實施選舉,過渡到文人統治,但兩大軍事勢力交鋒後,民主之路又將增添變數。

蘇丹內戰各國怎麼說?

蘇丹內戰爆發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隨即在推特上表示關切,呼籲雙方停止暴力行為,避免戰事進一步升級。肯亞總統魯托(William Ruto)則宣布將與南蘇丹總統、吉布地總統,一同調解蘇丹衝突。身為最具影響力的阿拉伯國家之一,埃及外交部也對此發聲,希望雙方克制。

然兩軍至今仍未見停火談判的跡象。政府軍表態,除非快速支援部隊願意解散,否則不會與之談判;快速支援部隊則反嗆柏罕是「罪犯」和「騙子」,表示和同胞對戰深感遺憾,卻不得不如此,直到柏罕面對司法制裁。

實習記者:黑立安

核稿編輯:林思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