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慧:台灣想不想抓住AI的發展機會?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與其問AI和無人車在台灣有沒有發展可能,倒不如問台灣想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立法委員蘇巧慧在「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第二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上表示。

 

大家都知道AI是未來的趨勢,而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工作會被AI給取代,像是最近討論熱度很高的無人巴士、無人車,駕駛的工作會不會在未來都被取代,導致大量失業?蘇巧慧表示:「其實現在業界的狀況是找不到駕駛,很多客運業的駕駛數量都非常稀少,有可能是少子化的關係,也有可能是現在年輕人不願意選擇勞力密集度較高,或是相對較為辛苦的工作,所以這類的工作或許我們就能夠靠AI來幫忙,不過像是影視、音樂等產業,我不認為有那麼容易被取代!」

 

蘇巧慧強調,政府存在的功能就是搭舞台、搭平台,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往前衝和做後盾,把國家的基礎建設資源做好,並且保留最大的空間給大家在舞台上發光發熱,所以身為一位立法委員,工作就是監督政府、聽見人民的聲音,共同打造出更棒的平台和未來。

 

「不要擔心下一代會被人工智慧圍繞!」蘇巧慧認為AI時代來臨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在教育端的方面,她認為不只是要培育高階教育人才,其實城市、科技、AI都是新的語言,小孩應該要從小就接觸,並且熟悉它,讓他們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到各自的專業,而且可以有共通的語言來進行溝通和討論,讓各個領域都能相輔相成,共同創造出不可限量的未來。

 

而對於AI產業,蘇巧慧強調不管是台灣業者或是任何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專業與定位,「台灣的年輕人在新創方面很欠缺其他方面的能力,想要做出一個成功的產品絕對不能只有單一的能力,除了專業技術,還要會行銷、包裝、業務等,所以集結各個領域的人才在一起,對於未來的發展才會更有可能性!」蘇巧慧說。

 

 

提到蘇巧慧,許多人總會想起其父蘇貞昌燦爛的笑容,然而身為政二代,蘇巧慧並未避諱自己的身分,縱然從小因為父親的緣故,讓蘇巧慧備受關注也備感壓力,但蘇巧慧也表示,雖然當時承受很大壓力,但她也看到大家看不到的,很感謝那樣的階段,讓她的視野更開闊。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蘇巧慧也特別關心教育及世代議題,她認為,在教育沒辦法翻轉階級的現今,最重要的是社會的想法要改變。蘇巧慧以過去在「超越基金會」擔任執行長時所推廣「適性教育」為例,說明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樣才能產生翻轉力量,讓階級流動。

 

「讓比序從過去的『直線』改成『橫線』,第一名有很多種,不只是功課最好的。」蘇巧慧認為應該改變比序,這樣社會才能找到更多的吳季剛和吳寶春。

 

而在去年,蘇巧慧也以桌遊為例說明台灣青創的情勢,指出目前雖然有資訊平台,但重點是沒什麼人知道、沒人用,應該要讓大家更了解,並且增加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