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 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再現老街風華,蘇清泉喊:重振觀光規畫,為未來活化縣政資源做準備。(蘇清泉提供)

屏東堪稱台灣觀光大縣,國民黨屏東縣長候選人蘇清泉表示,如果有48.8億,會撥提部分預算,重振屏東縣的老街文化,把錢用在「老街新生、重振老街文化」,讓返鄉青年,可以在地從事文創產業。

蘇清泉認為,老街是先民生活的縮影、文化的印記,是重要文化資產。屏東有許多老街,每一條老街都有它獨特的地方,如內埔陽濟院老街(內埔老街)、西盛老街(五溝水老街)、水底寮老街、恆春老街等。雖然政府曾花大錢營造老街,但煙火式地鬧騰一翻,沒有完整永續配套內涵,且隨著屏東人口大量外移,青年無法留鄉工作,在城鄉發展藍圖下,老街逐漸頹圮凋零、被遺忘。

蘇清泉表示,內埔老街在2006年10月紅紅火火地揭開幃蓋,曾是遊客絡繹不絕、攜家帶眷造訪的地方。老街濃厚文化底蘊涵蓋天后宮、昌黎祠、步雲居、香谷居、青花巷、東望樓等。

然而前陣子與團隊走訪這條主打客家文化特色的老街,看到已經公告為古蹟的內埔第一座樓房,在東成路上的東望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深鎖、屋頂塌陷,以塑膠布覆蓋、牆柱被榕樹的氣根攀咬、屋內堆滿雜物。

從東城路轉入陽濟路,沿路的景觀是徒留招牌或當年煞費苦心製作的擺設,走入寂寥青花巷,擦肩而過的都是踽踽獨行的老人。

其中一個店家的兒子分享說:「沒辦法啊!住在這裡的大部分是老人,兒女們在外地打拚生活,在都市城鄉發展需求下,年輕一代都希望拆掉老建築,興建現代化的居住環境比較實在,像內埔盛極一時的內埔清河戲院,明年就要拆掉,蓋成大樓,到時候老街的樣貌就會漸漸消失了!」

蘇清泉好奇詢問:「小弟弟,你多大?怎麼對老街這麼熟悉?」他說:「16歲,讀高中,從國小就對鄉土古蹟有興趣,開始蒐集資料,也曾經參加台大舉辦的文化營。」媽媽則笑說:「他可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鄉土文化了!」

由此更可見屏東縣是能有新一代年輕人對自己居住地方的認同與感念,對歷史文化資產的珍惜與維護;但可惜的是,目前願意重視人與土地、人與歷史、人與文化血脈的太少了。

僅止於各地少數的文史工作者揹負起這個責任,或是有些社區發展協會也看見即將消失或變質的文化資產。蘇清泉說,被這青少年所展現出的情懷深深感動,他認為老街新生、老街再現風華、社區特色整體營造是縣政必須投入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