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媚:父母給不了挫折,所以我送孩子讀軍校

作者:賓靜蓀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蘇麗媚,在台灣被封為偶像劇教母,《犀利人妻》、《敗犬女王》等多部偶像劇皆出自她手。採訪當天,她穿著一襲水藍色裙裝,戴著一頂法式寬沿草帽,出現在我們約定的文青風書店,有如偶像劇女主角現身。

五年前她多了一個身分:夢田文創執行長,專注原創故事,並實驗結合文創、新科技和市場,為好故事找到更多被看見的平台。資深媒體人張鐵志觀察,很多文化人不會接近產業,產業人不懂文化,「蘇麗媚是少數能將文化和產業聯結在一起的人,很不容易。」

沒有漂亮的學歷,也沒有顯赫的家世,蘇麗媚在戲劇、電視界的成就完全靠著自學。

大量閱讀,思考,是蘇麗媚自學的方式;下足準備功夫,是她的做事原則。纖細外表、輕柔聲音下,有股強大的意志力,促使她把每項原本「不會」的任務,「想辦法去學會」。

近兩年她關注記錄臺灣的獨立書店,曾為了一齣連續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請作家楊照開了五十二本書單,並要求自己、導演、演員、編劇全都要讀完,才能開工。

蘇麗媚曾是臺灣電視產業最年輕的副總經理。畢業於稻江家商,她完全沒有新聞、媒體管理背景,卻催生三立新聞台,拚命閱讀新聞學教科書,親自跟著記者跑線、寫新聞、剪接到主播訓練。她也曾因編劇「臨陣脫逃」,自己跳下去連寫一百八十集的連續劇腳本。

她的字典裡沒有「做不到」三個字,堅毅的拚勁來自辛苦的成長歷程。家境不寬裕,父親要求五個孩子國中畢業後自付學費。蘇麗媚十六歲時,必須半工半讀接廣告、電影演出,並照顧妹妹。資源匱乏,反而造就她凡事要自己想辦法的能力;同時也學會「抗壓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把壓力當成壓力。」

想將這樣自律、抗壓性的DNA傳給兩個兒子,於是忍住心疼,把孩子送到美國一所軍事化管理的高中,要他捫學習服從不合理的要求,「有抗壓性,成長、跌倒的代價會比較低。」

經常在媒體上談戲劇、講創業、聊創意的蘇麗媚,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第一次比較完整談她的媽媽經。以下為專訪內容:

Q:身為忙碌的創業家母親,你怎樣經營親子關係?

A:二○一一年我離開媒體(三立電視台)、創立夢田文創,有一半的原因是要創造出更多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那時兩個兒子是小五、小六、最需要思想刺激的階段。我自己本來就很喜歡看紙本書,所以那時起我跟孩子晚上有一個小時的讀書會,我們一起輪流朗讀一本書。

現在孩子泡在螢幕上已經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我就去加入他們,參與他們在螢幕上閱讀的討論,去挑他們不會排斥的紙本。比如說他們會看金庸,有些父母可能很怕看了金庸會沉迷,沒顧到學校功課,但我覺得既然要看金庸就要看到透徹,我開始跟他談金庸這個人、他的時代,帶領他去看到那個故事本身以外的「旁知」,進而了解寫作背景。

我同時推薦一些當代人寫的武俠小說,例如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寫的《王道劍》,他們會說「不要啦,好長喔!」我就跟他說:「這不一樣噢!我特別幫你跟總編輯爭取,先給你試讀版,讓你寫心得。」讀完後我們寫了一個試讀心得推薦文給遠流。類似這樣,我覺得父母要有很多「心機」。

Q:你還用哪些心機去收服孩子?

A:青少年就是一個喜歡追偶像的年紀,我希望把自己塑造成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讓他想要參與你做的事。父母會去了解孩子,但我認為讓孩子來了解我也很重要,讓他們了解我,有助於我塑造在孩子心中的偶像地位。

夢田一開始就設定是一個文化的實驗室,希望做出跟社會共利的事情。我常常跟孩子分享我在做什麼,把他們當作是很重要的工作夥伴,適時讓他參與我的工作。我極少讓孩子覺得「他不懂」,有時候還會問他,「媽媽這邊要怎麼處理比較好?」然後回來告訴他,「因為你昨天那樣的建議,我今天這樣處理,以致得到什麼樣的正面效果,真的非常謝謝你。」他就說,「就說你早就要問我嘛!」因為了解、參與我的工作,他同時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好像有一點貢獻,這個就是媽媽的「心機」。

Q:你對孩子的教育有很不同的安排,為何送孩子去美國讀軍校?

A:我沒有特別去研讀如何帶孩子,書本的方法也不一定適合我孩子,沒有最完美的教養,我必須常常去觀察、盡量去了解他,才能找到最適合他的方式。

哥哥國中時我們選擇走美式教育邏輯的方向,我先把他轉到一個台灣的美國學校,讓他適應美國的學習方式。同時我看了非常多的學校,用刪去法,最後選出一所保留軍校紀律、管理的高中,能提供我最不能給他的三件事,就是紀律、挫折、抗壓性。

這所學校以領導力、榮譽、紀律為主要核心,非常嚴格,他剛開始非常恨我。開學第一、二週他打電話回來,一直哭,也非常生氣,堅持要回家,「他怎麼可以這樣侮辱我的人格、羞辱我的自尊?他們憑什麼?」原來,他做清掃勤務時明明已經擦得很乾淨,學長走過去摸了那個桌子說:「你看不到這裡有灰塵嗎?」他說,「我兩隻眼睛盯著看,明明就沒有,他為什麼一定要說有?」學長要他服從,所有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服從。「更過分的是要我給灰塵取名字!」

我告訴他,社會沒有公平這件事,將來長大都會面對這些事,明明白紙黑字,但就會有人睜眼說瞎話。學校用很多不合理、離譜的方式就是要他學習服從。後來他跟我說他拿到勳章後,我眼眶也紅了。這時他就理解,為什麼需要這樣走過來,我怎麼可能給他這些?

Q:你不會很心疼嗎?

A:不會啊,我預期是這樣。他第一次回家是感恩節,脫胎換骨。以前總是把襪子丟在他脫掉的地方,那次回來他就已經會幫爸媽擦皮鞋,東西自己會收好。抗壓性有好多面向,長大過程中,除了面對學業,生活能力、甚至交朋友的感情問題,壓力可能同時出現。父母不會刻意給孩子壓力,跌倒一定難免,若有抗壓能力,跌倒、成長的代價就會比較低。 (逐字稿整理/游涵茹)

【延伸閱讀】

亞洲第一人陳彥博:跑遍千山萬水,還好有她陪著我

呂秋遠:爸媽不合,別把孩子當談判籌碼

輪椅小巨人:3歲老天放棄我,9歲父母放棄我,但我不放棄自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