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宣布下月重返辦公室,淺談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形式與效率差異

蘋果(Apple)本月中旬宣布,要求員工自 9 月起提高每週進辦公室的天數,由原先的 2 天調整至 3 天,在新的辦公制度下,所有蘋果員工被要求除了每週二、四天固定進入辦公室外,也須額外再選擇 1 天實體上班。

早在去年 5 月,蘋果就有意恢復實體辦公,卻因為疫情持續升溫而推遲,而此次的新辦公政策宣布,也反映了蘋果本身重視人與人直接進行交流的企業文化,包含會議討論、產品開發、銷售等流程,皆會希望要求員工實體參與。

實體參與真的可以為企業帶來較高的生產力嗎?辦公形式之於不同的產業、企業文化,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從研究觀點出發,淺談上班模式對生產力的影響

根據論壇 Buffer 的統計,有 97.6% 的受訪者偏好在接下來的職涯中持續採取遠距辦公的模式,其中有 32% 的受訪者認為遠距辦公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工作本身的彈性,以兼顧達成工作目標與生活品質的效果。

此外,根據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在實施遠距上班後,受試者所屬公司的利潤平均提升了 13%;軟體公司 Prodiscore 在2020 年也針對其用戶的工作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在遠端辦公之下,生產力提升了 47%。

由上述資料我們可以觀察到,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使用遠端辦公為企業在生產力上帶來了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

後疫情時代,如何評估混合辦公的可行性?

然而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讓員工遠距辦公。根據提供工程、科技領域選才服務的 Apollo Technical 針對 2022 年遠距辦公狀況所做的調查,統計有 44% 的企業並不允許遠距辦公。而另一方面,根據人力派遣公司 Ladders 的統計,在 2022 年僅有 25% 的企業將保持遠距辦公模式。

造就此現象的很大的原因與數位轉型的程度和業務性質有關。科技、金融服務等本身即仰賴網路服務的產業,不太需要投注太多資源在遠端工作方式的建立上;而仰賴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工作,如餐飲業、服務業等,則較難推動工作型態的轉型。

另一方面,組織文化也是影響遠距工作建立的關鍵因素。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導,在未來混合辦公將成為趨勢,然而在推行遠距辦公時,仍然需要注意團隊建立的過程,以彌補線上人際互動。例如在 GitLab,所有公司運作皆為線上進行,但在私底下,公司也會相對注重員工的社交活動。

回到蘋果的例子,在其企業文化中,特別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員工的績效表現。同時,其所屬的產業屬性在推動遠距辦公時,又是相對付出資源少的類別,故本次的政策宣布,可以解讀為其正在企業文化與後疫情時代趨勢之間取得平衡。

誠如蘋果軟體開發總監 Craig Federighi 所言,本次的改革將會是蘋果邁向混合辦公型態的「真正開始」。

更多報導
混合辦公興起,卻讓無辦公桌員工出走中!企業留人策略該如何調整?
彈性辦公再升級,共享辦公室與零售空間界線逐漸模糊化
混合辦公立意良善,卻讓員工不滿意?解決痛點,才能讓工作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