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的 8 大技術猜想

知名資訊機構 IHS Markit 近期發布了一篇關於蘋果汽車項目的報告,其內容可謂短小精悍。報告中 IHS Markit 公司內 10 位來自供應鏈、輔助駕駛、半導體傳感器和車輛動力學等不同領域背景的研究者合力整理了關於蘋果汽車的 5 個關鍵問題和 8 個技術領域的推測——他們寫到,「蘋果電動車」在 2024 年登場亮相的可能性為 50%

01 蘋果汽車前情提要

蘋果最開始被爆料會進軍汽車領域還是在 2014 年——那時的 Model S 還用著鯊魚嘴造型的前臉,輔助駕駛硬件還是基於 Mobileye EyeQ3、單目攝像頭、前向毫米波雷達和 12 台超聲波雷達的 HW1。蘋果 CEO 蒂姆·庫克批准開發一輛支持高階輔助駕駛的純電動汽車的消息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從 2015 年蘋果改裝了兩輛雷克薩斯 RX 作為測試車開始,到 2021 年傳出蘋果和韓國現代汽車達成合作的 6 年間,蘋果四處挖人、公開表示對發展自動駕駛系統的興趣、組建了超過 60 輛測試車的測試車隊、收購了技術公司 Drive.ai、團隊 AI 主管人事變動......蘋果推進項目的步調,多少有些太波瀾不驚了。

蘋果大項目的行事風格向來隱秘,曾甚囂塵上的項目終止傳聞也讓這輛電動車有些捉摸不透。IHS Markit 也在這篇報告中對這部分內容沒做過多八卦,而是直入主題列出了大家對於蘋果汽車最感興趣的 5 個關鍵問題。

02 蘋果汽車的 5 個關鍵問題

Q1:蘋果會量產「Apple Car」嗎?

至少從史蒂夫·喬布斯握著初代 iPhone、掀起消費電子市場的腥風血雨開始,蘋果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蘋果產品硬件軟件、用戶體驗等方面上優秀的傳統藝能給這輛車做了信用背書:蘋果出品必是精品。

蘋果應該只會在有把握成為領域內最優秀的存在時,才會推出產品。換而言之,即使經過廣泛探索和投入,如果不能達到蘋果的標准,項目就會被拋棄——蘋果支持自由放置設備的無線充電墊 AirPower 和 iPhone 8 在同一場發布會亮相,卻在 2019 年蘋果工程師的一封對外郵件中被打上「無法達到我們的高標准」的標簽,黯然退場。

IHS Markit 認為,蘋果對汽車領域始於 2014 年的投資具有戰略性意義。雖然蘋果 8 年來在汽車領域耕耘的成果尚不明確——是像特斯拉 Model S 這樣的一款車,還是像華為那樣的乘用車解決方案?IHS Markit 指出,盡管不知道蘋果的汽車項目最終會以什麼樣貌面世,但 Project Titan 成功推出的可能性超過 50%,即使在汽車領域,蘋果暫時不能像在消費電子領域(iPhone、Mac 和 Apple Watch 等產品)那樣獲得有優勢的市場份額。

Q2:蘋果汽車會是什麼樣?

IHS Markit 暫時還沒有確認蘋果會專注於汽車的哪個領域,但假設蘋果汽車主要面向家庭,那麼這輛車尺寸可能介於特斯拉 Model X(中大型 SUV)和本田 SUV e:concept(緊湊型 SUV)之間

蘋果產品的核心是「提供最佳用戶體驗」,那麼蘋果汽車也不例外。不過凡事也不絕對,蘋果有為性能和設計舍棄用戶體驗開倒車的先例:為了防水而機身零件在 iPhone 7 系列上取消了耳機孔、用清一色的 Type-C 接口取代了 Mac 的 magsafe 和 usb 接口以提升傳輸和充電速度。

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 2021 年曾說過,輔助駕駛技術的核心是數據。從公共渠道瞭解的信息來看,蘋果「超過 60 輛」的測試車隊即使從 2014 年開始全年無休地道路測試,積累的數據也很難讓蘋果在輔助駕駛方面有很大優勢——IHS Markit 認為,從專利和道路測試分析來看,蘋果汽車在輔助駕駛和電池方面可能沒有重大優勢或突破,產品的重點應該在設計和功能上。

Q3:蘋果汽車何時會發布?

IHS Markit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就很直白:有消息稱蘋果會在 2024 年推出 Project Titan 對應的純電動汽車,但這一時間窗口非常緊湊。考慮到采購、工業化生產和製造的週期,如果蘋果真的打算在 2024 年發布汽車,那麼很可能這輛車會是蘋果和現有的主機廠或供應商合作設計生產的。但如果蘋果汽車的生產依賴於其他合作夥伴代工,那麼年產量不太可能達到預期的 150,000 輛。

Q4:全自研還是部分整合?

IHS Markit 認為,與大體量的 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合作能夠讓蘋果避免重新設計新的製造工藝,不必像特斯拉那樣在生產製造上親力親為。特斯拉在各個領域做的,是專注於提供面向客戶的功能和服務,並縮短交付時間。

蘋果如果要復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則需要嚴格控制硬件和軟件的開發整合,不過這麼做也會讓 OEM 夥伴淪為單純的代工方,這也是許多 OEM 不希望成為的角色。

Q5:成為蘋果供應商有何利弊?

IHS Markit 認為,蘋果與麥格納(Magna)或 LG 這樣的合作夥伴合作的可能性比依賴傳統汽車 OEM 供應商的可能性更高。LG 很有可能與蘋果合作汽車項目,因為 LG 已經是蘋果當前供應鏈的一部分。拿下蘋果汽車項目將是有力背書,但以蘋果在各方面的野心,與蘋果合作造車將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03 蘋果汽車的關鍵技術預測

輔助駕駛水平

激光雷達更可能用於車內的感知,包括面部識別和手勢控制。

在內飾方面使用激光雷達完成智能座艙的功能,對蘋果來說絕對是駕輕就熟的——iPhone 12 Pro 系列和同期的 iPad Pro 已經用上了小型激光雷達,掃描的精度和面積對於座艙環境感知和手勢識別綽綽有餘,滿足支付安全要求的 Face ID 用來解鎖車輛和用戶識別也是小菜一碟。

對於蘋果來說,直接推出具有 L4 級別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是一個「巨大的賭注」:除了全球各地監管部門的法規批准之外,相關移動出行服務的收費政策也需要進一步許可。

基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出行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業務能夠很好地拓展蘋果軟件生態和用戶體驗的范圍。並且現有 MaaS 業務的公司(如谷歌 Waymo、通用旗下 Cruise 等)並不自己生產車輛,蘋果汽車量產能和未來可能的 MaaS 業務很好地匹配。但對於非商業用途的蘋果汽車,車輛很有可能一開始就支持 L2 或 L3 級別的人機共駕,包括自動緊急制動(AEB)等基礎 ADAS 功能。

汽車應用的開發

在能讓蘋果汽車脫穎而出的若干方面中,蘋果的應用生態和雲端服務一定會起到重要作用。蘋果會在自己設計生產的汽車中內置 App Store 可以說是板上釘釘,而且蘋果很有可能會提供對開發者較為友好的開發框架,協助第三方開發者編寫面向蘋果汽車的軟件應用

V2X(車聯網應用)

蘋果非常有可能為車輛配備基於 5G 通訊的 V2X 功能。

伴隨著蘋果對輔助駕駛和自動化領域的研發投資,V2X 技術不出意外會出現在蘋果設計的汽車上。V2X 的相關方面也是蘋果專利申請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包括從導航界面、消息通知樣式、數據來源選擇和非標准道路信息的識別等等。

動力電池

除了中國的眾多電池企業,韓國 SK Innovation 也是蘋果汽車電池技術合作的強有力競爭者。

蘋果汽車項目的動力電池設計會是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蘋果到底是自行設計研發然後交給 ODM 廠商代工(例如富士康、LG 和麥格納),還是是直接使用其他主機廠現有的車輛平台或者方案。不同方案下的電池包總成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車身結構和材料

蘋果曾申請過車輛四輪獨立力學應用的專利,用於和 ClearMotion 這樣的智能底盤懸架公司競爭。

蘋果汽車項目的白車身結構設計會致力於滿足當下和未來的安全標准,確保在不改變車身結構設計的前提下,能夠通過以後新增的碰撞安全測試。

半導體設計

蘋果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芯片設計能力:2008 年蘋果收購了 P.A. Semi 半導體公司,又在 2019 年收購了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基帶芯片)業務。

IHS Markit 認為,由於算力的制約,蘋果不太可能直接把手機端的 A 系列處理器直接用於車輛輔助駕駛功能的計算,不過考慮到蘋果在移動端 arm 架構處理器領域的設計能力,基於現有架構給車輛輔助駕駛設計專用芯片也非常有可能。

此外,近年來汽車半導體部件的佔比已經以 7% 的速度持續增長多年,蘋果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會為其貢獻巨大的價值。

軟件能力

蘋果設計的核心是頂尖硬件、強大自研軟件能力和服務之間的緊密結合。這種貫穿蘋果所有產品的特質非常有可能延續到「Apple Car」上。

按照蘋果以往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風格,蘋果汽車領域的軟件戰略會比大多數傳統汽車製造廠商更深入,包括操作系統、中間層軟件、數據分析和移動聯通功能在內的領域都要由蘋果完全掌控。

04 UI/UX(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設計)

在眾多設計風格中,蘋果最有可能延續 iOS 和 MacOS 上明了簡約的設計語言來和特斯拉抗衡,包括一定的實體按鍵、方向盤和中控屏幕上的觸摸交互。

蘋果圍繞 AR-HUD(支持增強現實的平視顯示器)交互注冊了大量專利——「Apple Car」可能強調突出的,是基於 AR-HUD 展開的人機交互。相比燃油車型需要放置發動機、變速器和離合器,電動汽車的前機艙有更充裕的空間供 AR-HUD 設備發揮佈置,優秀的 AR-HUD 完全可像 Model 3 那樣取消儀表,讓駕駛員視野更寬敞通透。

車輛使用的顯示面板方面,由於消費電子領域三星和京東方已經向蘋果大量供應顯示面板,這兩家深度參與到蘋果汽車項目的顯示技術研發也不足為奇。就像 iPhone 13 Pro 系列的 OLED 顯示面板由三星獨家供應、iPhone 13 系列素質稍低的 OLED 屏幕則混用京東方、三星面板的策略一樣,蘋果汽車上的重要顯示面板可能由三星負責,其他需要控制成本的顯示器則會讓京東方供貨。

除了屏幕上的觸摸,蘋果還會在汽車項目上使用其他「較為隱蔽的觸控功能」,例如支持觸控的柔軟車門內襯、能夠提供壓力數據的門把手覆蓋材料等等。在材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 3M 公司可能會和蘋果展開合作。

05 寫在最後

別的不說,如果蘋果真的在 2024 年推出了一輛電動汽車,最讓我關注的應該就是電池技術了——蘋果一貫捨得用料、軟件能力強悍、用戶體驗行業頂尖:碳纖維車身、無 B 柱設計、強大的汽車生態和智能體驗,我想是完全不用擔心。

反而是動力電池,在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領域,缺乏本質革新的化學體系多少有些「不以蘋果的意志為轉移」。基於此前蘋果在新領域開拓上的成功經驗,蘋果汽車推出時很可能又會是行業頂尖的產品,不過 2014 年就開始立項的設計藍本,有足夠實力支撐蘋果在現有的電池體系下,和未來的特斯拉一決雌雄嗎?

蘋果汽車項目從 2014 年至今已經 8 年。2022 年各家展示的概念車在交互和內飾方面的設計,已經讓人的口味更挑剔、興奮閾值更高了。但願 2024 年我們熬夜看某款 iPhone 的發布會直播中,結尾 one more thing 的「蘋果牌電動車」平地驚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42號車庫”(ID:i42how),作者:月巴金帛,編輯:萊因哈特,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果粉快搶◢
iPhone限量新機 搶先預約去
iPhone新色預約中 神腦限時超贈點倍送
iPhone 13舊款下殺 現買最划算
iPhone 13 pro瘋搶 結帳現省2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