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花了幾十億的自研基帶,可能翻車了

今天托尼開啟日常 摸魚後,發現蘋果又又又又又上熱搜了。。。

不過這次居然不是 iPhone 14 炒冷飯,也不是一百種用 iPhone 的技巧,而是因為著名分析師郭明錤郭老師發了幾條有關蘋果基帶的推特。

大致意思是,蘋果自研基帶完球了, 2023 年的 iPhone 用的也是高通基帶。

看到這個消息的果粉基本都沉默了,人前是蘋果 A15 輕松吊打驍龍 8 Gen 1 ,人後卻得捏著鼻子給高通賠個不是,再多囤一點驍龍基帶。

之所以要說捏著鼻子,還是因為這兩家前幾年打得實在是太狠了。

熟悉蘋果的差友可能知道,蘋果在 2016 年之前還是高通基帶的頭號大客戶,但到了 iPhone 7 ,蘋果居然和英特爾搭上了線,開始混用兩家廠商的基帶。

結果英特爾的基帶實在是有點弱雞,在 頻段、信號強度、上下行速度上都被隔壁高通吊打,害得蘋果還得專門對高通基帶的 iPhone 進行負優化,確保它倆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之後蘋果居然還一腳把高通給踢了,在 iPhone XS 和 iPhone 11 這一代上,只剩英特爾基帶了。

那信號還能好得了?穩居當年手機信號排行榜第一,當然是倒數的那種。

蘋果為啥會想不開,在信號這件事上反復折磨忠實果粉呢?這事還得從頭說起。

2007 年,喬幫主帶著初代 iPhone 出現在發布會上,而它搭載的就是德國名門之後—— 英飛凌的基帶,並且一用就是好幾年,大家熟悉的 iPhone 3G 、 iPhone 3GS 用的也是它家基帶。

但高通卻憑著更優秀的性能與更全的頻段,後來者居上, 2010 年發布的 iPhone 4 上就有了高通基帶的身影, iPhone 4S 更是全數換用高通,英飛凌暫時退出了這個舞台。

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抱上蘋果這條大腿,高通肯定想多過幾天這種躺著數錢的生活。

於是呢,趁著 4G 大火大熱的時候,高通坐下來和蘋果簽了個獨佔協議:

高通:哥,你看俺基帶這麼好,以後就別用回那勞什子英飛凌了,就和俺一起過吧。

蘋果:成,不過現在基帶這麼賺錢,好說歹說,你也得付個包養費,是吧。

具體來說,就是 2013 年和之後的 iPhone ,只能用高通基帶,而高通需要支付每年 10 億美元的獨佔費,除了不讓蘋果和其他基帶廠商合作之外,還要求蘋果在反壟斷調查機構面前,幫襯一下高通。

在高通的幫助下, iPhone 的基帶沒有了後顧之虞,而高通也賺得盆滿缽滿。

照理說這種共贏的合作關系延續到 iPhone 20 沒啥問題,但變故卻出現在了蘋果自己和被拋棄的英飛凌基帶上。

原來,雄心勃勃的英特爾早在 2010 年就動用 14 億美元收購了英飛凌的無線業務,其中包括了當初給蘋果供貨的基帶業務。

英特爾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在手機市場這塊大蛋糕中分一杯羹,自己 CPU 這麼厲害,稍微改改再加個基帶,不就能電腦手機市場兩開花了嘛。

想法美好,現實骨感, x86 架構的功耗和手機天生八字不合,過繼來的基帶表現也遠不如隔壁高通強勢,要不是英特爾家大業大,可能早就關停基帶業務了。

這個時候,蘋果卻對高通越來越不滿了:雖然高通每年付了 10 億美元獨佔費,但它一部手機就要收 5% 的專利授權費用,裡面包含了從 2G 到 4G 的通信專利,再算上基帶芯片的費用,蘋果可能一年就得付幾十億美元。

最最重要的是,隨著 iPhone 售價的提升,蘋果每年給高通的錢水漲船高,而高通卻只需要付協議裡的 10 億美元。

換成托尼,肯定也會心理不平衡,更不用提一向比較精明能幹的蘋果 CEO 庫克了。

不過,接下來蘋果乾的事,就有那麼一點不厚道了。

2016 年,蘋果背著高通,開始和英特爾搞起了基帶方面的合作,還找到了正在調查高通專利授權費的韓國監管機構。。。

你說吧,這事偷偷干還行,結果蘋果自己做得不夠隱蔽,被高通發現,那就徹底完犢子了。

由於蘋果在 2016 年的 iPhone 7 上引入了英特爾基帶,高通直接停掉了每年 10 億美元的獨佔費,而蘋果以牙還牙,也沒付高通當年的專利授權費用。

接下來就是擺爛環節了,蘋果在這邊發起反壟斷訴訟,而高通就在那邊要求禁售侵犯專利的 iPhone ,你來我往,烽煙四起。

蘋果律師和高通律師之間的辯論,也讓托尼在辦公室忍不住笑出了聲。

蘋果的律師表示,高通收取專利使用費的做法就像一個人去肯德基買炸雞,卻必須先取得進食許可證,因為裡面有上校的秘密配方,買一份炸雞得付兩份錢,真是豈有此理。

高通的律師反擊稱,高通實際的做法是肯德基對一桶炸雞收一份錢,對一份佐餐的馬鈴薯收另一份錢,非常合理正當。

從 2017 年到 2019 年,蘋果和高通打了三年的官司,但最終還是達成了全面和解,雙方各讓一步。

因為還有更現實的原因:蘋果再不和解, iPhone 12 也莫得 5G 用,因為其他廠商也提供不了繞過高通專利的基帶,至於高通,少了這部分收入的它就得學索尼一樣賣大樓了……

而英特爾呢,倖幸苦苦給蘋果提供了好幾年的基帶,到頭來還是被蘋果丟到了一邊,工具人實慘啊。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心高氣傲的蘋果,真的會甘心乖乖給高通交一大筆保護費嗎?

當然不咯。

2019 年 7 月,在和高通和解後不久,蘋果就宣佈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的基帶業務,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能讓高通從 iPhone 裡賺那麼多錢。

而蘋果也開始像自研 A 系列芯片那樣開始自研基帶芯片, 2021 年初,巴克萊分析師就表示蘋果自研基帶已經搞了一年多了,還是支持毫米波的高端基帶, 2023 年就能看到 iPhone 搭載了。

隨後更是捷報頻傳:郭明錤老師表示最早 2023 年能看到蘋果自研基帶登場;日經亞洲表示台積電會在 2023 年投產蘋果自研基帶;DigiTimes 也認為蘋果基帶會在 2023 年發布,但不會集成進 SoC 中……

就連還給蘋果提供基帶的高通,都在自己的投資者日活動上表示, 2023 年高通只會供應蘋果 20% 的基帶芯片。

剩下的 80% 哪裡來,當然就是靠蘋果的自研基帶了。

然而郭明錤今天的推特,卻是徹底打破了之前的傳言,即使到 2023 年,蘋果 iPhone 也只會用高通的驍龍基帶,自研基帶什麼的,已經沒希望了。

背後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前兩天恰好有一條新聞,蘋果上訴要求高通兩項智能手機專利無效,但最終還是被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

托尼大膽猜測一下,可能是 蘋果覺得自研基帶在專利方面繞開高通無望,准備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給自己的基帶鋪平道路,而這樣的嘗試也失敗了。

怎麼說呢,蘋果基帶在性能上的問題,努努力還可以彌補一下,但高通十幾年來的研發積累,尤其是在 5G 方面所形成的專利壁壘,卻是蘋果最大的軟肋。

反觀高通這邊,因為蘋果訴訟斷掉了自己的財路,痛定思痛後,悄悄開啟了自己的轉型之路:2016 年技術授權收入還佔高通全年營收的 32.4% , 2021 年就已經降到了 18.8% 。

放在今天,技術授權對於高通來講,已經不再像五六年前那麼重要了,手機、汽車、 VR 等方面的硬件收入增長已經足夠彌補失去蘋果專利授權費的損失。

這樣一看,高通和蘋果之間的訴訟,真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撰文: yuki 編輯:面線

圖片、資料來源:

CNET—Apple allegedly 'plotted' to hurt Qualcomm years before it sued the company

新浪科技—蘋果與高通和解前法庭辯論激烈:肯德基都“中槍”

前瞻網—訴訟與反訴訟,回顧蘋果與高通大戰三百回合的歲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差評”(ID:chaping321),作者:托尼,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果粉快搶 限時下殺◢
iphone13限量瘋殺 換新機趁這檔
M1高效率MacBook Air 電腦不再發燙
Apple福利品再95折 來去搶便宜
Airpods降噪耳機 高清晰音質推薦
Apple Watch系列 健康監測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