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大平臺會議 跨界交流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成果展望暨埤塘水圳串聯議題會議」,交流討論跨界溝通,促成多元合作發展之雙贏局面。(圖: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成果展望暨埤塘水圳串聯議題會議」,交流討論跨界溝通,促成多元合作發展之雙贏局面。(圖: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

▲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成果展望暨埤塘水圳串聯議題會議」,交流討論跨界溝通,促成多元合作發展之雙贏局面。(圖: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提供)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為健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於五月廿七日在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召開「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一一二年成果展望暨埤塘水圳串聯議題會議」。會議邀集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台北分署、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分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宜蘭縣政府農業處、宜蘭縣政府民政處、宜蘭縣政府水利資源處、宜蘭縣冬山鄉公所、宜蘭惜溪聯盟、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等共計十一個相關單位,透過平臺會議分享軸帶迄今相關案例操作成果及未來規劃,交流討論跨界溝通,促成多元合作發展之雙贏局面。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一○七年起正式提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以保育淺山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為核心目標,聚焦於破碎化棲地的串連,透過兼顧生活、生產與生態的多元策略方法,修補臺灣淺山平原破碎的棲地、河溪阻隔斷失的廊道。然而,這樣的空間尺度,涉及不同權管的政府機關、權益關係人與關注議題的NGO等多方單位,更需要不同專業、單位與空間的跨域合作。冀望透過此次平台會議分享,確保在生態系服務及保育推動目標不減損的前提下,促成地方合作的多元發展,取得生物棲地維護與在地發展需求之平衡,達成多贏的目標。

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表示,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保育軸帶關注「蘭陽平原河川廊道通暢及埤塘、河海洄游生物棲息水域生態」,「遷徙性鳥類過境度冬利用沿海農田、魚塭、濕地之棲地品質維護」等面向。會議中,農田水利署宜蘭管理處分享「武荖坑溪枯水期取水機制調整分享」、宜蘭縣政府農業處分享「蘭陽溪、新城溪口小燕鷗繁殖保育工作經驗及成果」及「宜蘭縣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成果」、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分享「蘭陽溪銀合歡林移除跨單位合作成果」及「武荖坑溪東支坑水域生態癥結點治理規劃」。

會議亦針對蘭陽平原重點關注之埤塘、石龍尾棲地營造與相關權益單位討論及後續合作,並對目前各單位利用國土生態綠網圖資之使用回饋資訊進行收集,冀希透過關注物種生態資訊之提供,與各單位資訊分享及討論,以生態友善方式共同維護蘭陽平原濕地暨溪流棲地品質,深化跨機關合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