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觀點】魚叉飛彈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

未來,購自美方的陸基魚叉飛彈陸續部署,台灣將成為全世界同時擁有魚叉飛彈陸、海、空三度空間立體防禦系統的國家。

站在反對方的角度來看,總認為台灣自製的雄風飛彈,擁有比魚叉飛彈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彈頭,引進魚叉飛彈根本疊床架屋,浪費珍貴的國防資源。

另一方面則認為,魚叉飛彈完全美製,有更強的反應系統,敵方更難干擾,而且多一種選擇,戰時容易造成對手的壓力。

嚴格來說,這兩種說法都各有立場。真正的目的在於真正發生戰事,美軍一旦決定馳援,能夠立即投入操作,沒有適應的問題。就如F-16V的升級案,美、日同樣操作一樣的系統,很快就會形成戰力。美日飛行員也能夠同步使用這些美式裝備,沒有戰力空隙的問題。

魚叉飛彈還有一項特色,在於擁有陸攻模式,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把魚叉飛彈當作巡弋飛彈來使用。如果美軍未來能夠出售更新階版的魚叉,射程範圍超過400公里,加上機動裝置,將給攻擊方更大的壓迫。大陸東南沿海城市和基地都在攻擊範圍之內。

當然美方軍售魚叉飛彈,最大的意義在於不是軍事同盟的同盟關係。目前美國是全世界敢大大方方軍售給台灣的國家,當然所出售的系統中,良劣間各方各有判斷,但有總比沒有好。至少魚叉飛彈有實戰經驗,並不是不堪的廢品。而且透過改良,還是能夠進一步強化魚叉飛彈的功能。

唯一比較讓人擔憂的在於就算有多達四百枚以上的魚叉,但很可能在第一波攻擊中使用殆盡。如何獲得及時補充,並且強化使用的效率才是重點。

這也說明了,為何我們已經有了雄風,為什麼還要性能類似的魚叉。在沒有辨法及時撥補的情況下,至少還可以透過自產,獲得戰力上的補充。至少多了一種系統,對於防守方而言,手上再有籌碼,就算未來要透過談判解決兩岸問題,能戰才能和,才能有更多的本錢話事。